来源:复禾健康
393人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中需注意避免久坐久站、控制体重、规范姿势、适度锻炼、防寒保暖。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椎间盘退变或外力损伤导致,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严重时可影响行走功能。
1、避免久坐久站持续保持同一姿势超过30分钟易加重椎间盘压力。建议每20-30分钟变换体位,办公时可使用腰靠垫,驾驶时调整座椅至腰部有支撑。急性发作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膝关节微屈姿势。
2、控制体重体重超标会显著增加腰椎负荷。可通过低脂高纤维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如选择西蓝花、鸡胸肉等食物,配合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体重指数超过24时,每减轻5%体重可降低腰椎压力。
3、规范姿势搬重物时应屈膝下蹲而非弯腰,保持物品贴近身体中线。避免扭转腰部动作,如高尔夫挥杆等旋转性运动。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或仰卧垫膝姿势,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佳。
4、适度锻炼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腰背肌训练,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担,水温宜保持在28-32℃。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核心肌群训练,但需避免仰卧起坐等屈曲脊柱的动作。
5、防寒保暖寒冷刺激易诱发肌肉痉挛加重疼痛。冬季可佩戴自发热护腰,夏季避免空调直吹腰部。局部热敷温度不宜超过50℃,每次15-20分钟。天冷外出时可贴敷暖宝宝于腰骶部,但需防止低温烫伤。
日常应选择鞋跟不超过3厘米的软底鞋,女性避免长期穿高跟鞋。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提示可能发生马尾神经受压。康复期间可配合超短波、中频电疗等物理治疗,但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