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23人阅读
一个月的婴儿大便是稀水样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异常的。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通常呈稀水样,若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则属于正常现象。若伴随发热、哭闹不安、体重不增等症状,则可能提示存在异常情况。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多为金黄色或黄绿色,质地稀薄甚至呈水样,带有少量奶瓣或颗粒状物,每日排便次数可达5-10次。这种大便性状与母乳中丰富的低聚糖和乳糖有关,低聚糖能促进肠道蠕动,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生酸性环境,使大便呈现稀水样。只要婴儿吃奶量充足、睡眠安稳、体重每周增长150-200克,即使大便稀水样也无需过度担心。
当稀水样大便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时需警惕病理性腹泻。大便次数突然增加至10次以上,呈喷射状水样便,带有黏液或血丝,同时婴儿出现拒奶、呕吐、发热、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症状,可能由轮状病毒感染、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引起。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现稀水样便伴腹胀、血便,需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疾病。
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大便的颜色、气味、性状变化,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同时监测体温、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母乳喂养的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或过敏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换用低乳糖或水解蛋白奶粉。若稀水样便持续2天以上或伴随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等检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制剂或口服补液盐等治疗。平时做好奶具消毒,接触婴儿前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