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抑郁症

抑郁症为什么肢体发麻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左侧肢体偏瘫针灸位置?

左侧肢体偏瘫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进行治疗,常用穴位包括肩井、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针灸治疗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功能。

1、肩井:位于肩部最高点,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针灸肩井穴可缓解肩部僵硬和疼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针刺时采用直刺法,深度约0.5-1寸,留针20-30分钟。

2、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针灸曲池穴有助于改善肘关节活动度,缓解上肢麻木无力。针刺时采用斜刺法,深度约0.5-1寸,留针15-20分钟。

3、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针灸合谷穴可调节全身气血,改善手部功能。针刺时采用直刺法,深度约0.5-0.8寸,留针10-15分钟。

4、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针灸足三里穴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改善行走能力。针刺时采用直刺法,深度约1-1.5寸,留针20-30分钟。

5、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针灸阳陵泉穴可缓解下肢僵硬,促进膝关节活动。针刺时采用直刺法,深度约1-1.5寸,留针15-20分钟。

针灸治疗左侧肢体偏瘫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穴位组合,并配合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留针时间。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持穴位清洁,避免感染。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等,有助于促进神经和肌肉修复。同时,可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肉收缩等,以加速功能恢复。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脊髓肿瘤手术后肢体麻木是怎么回事?

脊髓肿瘤手术后肢体麻木可能与手术创伤、神经损伤、局部炎症、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功能恢复延迟等因素有关。手术过程中,周围神经组织可能受到牵拉或压迫,导致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神经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术后短期内出现麻木感属于正常现象。若麻木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

1、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切割、牵拉或压迫可能直接损伤神经纤维,导致术后肢体麻木。术后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伤口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片200mg,每日3次缓解炎症反应。

2、神经损伤:脊髓肿瘤手术可能对神经根或脊髓造成间接损伤,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术后可通过物理治疗如低频电刺激每日20分钟促进神经修复,同时补充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

3、局部炎症:手术创伤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周围组织水肿,压迫神经纤维。术后可冷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次减轻肿胀,同时使用地塞米松片0.75mg,每日2次控制炎症。

4、血液循环障碍:术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发麻木感。术后应保持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必要时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40mg,每日3次。

5、神经功能恢复延迟: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术后短期内出现麻木感属于正常现象。可通过康复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每日30分钟和中医针灸每周2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术后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和绿叶蔬菜,避免高脂肪和高糖饮食;适当进行康复运动如散步和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若麻木感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锁骨骨折后保守治疗多久后活动肢体?

锁骨骨折后保守治疗通常需要6-8周才能开始活动肢体。治疗期间需佩戴锁骨带固定,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锁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外力导致,如跌倒、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是常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佩戴锁骨带固定、口服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以及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避免肌肉萎缩;中期逐渐增加主动活动范围,如肩关节的屈伸、外展;后期进行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肩部抗阻练习。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有助于骨折愈合。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确保恢复进度。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早活动肢体,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同时通过合理的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83岁脑萎缩偶发肢体瘫痪如何处理?

83岁脑萎缩偶发肢体瘫痪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原因可能与脑部供血不足、神经退行性变或急性脑血管事件有关。药物治疗可选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如胞磷胆碱、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如肢体被动运动、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语言治疗如发音练习;生活方式调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如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脑萎缩是脑组织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病理过程,偶发肢体瘫痪可能由脑部供血不足、神经退行性变或急性脑血管事件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关,神经退行性变是脑萎缩的核心病理特征,急性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或脑出血可导致突发性肢体瘫痪。药物治疗方面,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如胞磷胆碱有助于神经细胞再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康复训练方面,物理治疗如肢体被动运动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可提高自理能力,语言治疗如发音练习可改善沟通能力。生活方式调整方面,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生物钟稳定,均衡饮食如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脑部健康,适度运动如散步可改善血液循环。83岁脑萎缩偶发肢体瘫痪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同时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评估和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肢体无力?警惕颈动脉狭窄?
肢体无力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信号,需及时就医排查。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具体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颈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引起,长期不干预可能导致脑卒中。 1、颈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壁逐渐积累脂肪和胆固醇,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主要诱因,长期吸烟、糖尿病和肥胖也会加速病情发展。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需格外警惕。 2、颈动脉狭窄的另一个原因是血管炎症或外伤。血管炎症可能由免疫系统疾病引起,如大动脉炎。外伤则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形成瘢痕组织,进而引发狭窄。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对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以及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适用于中重度狭窄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 4、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潜在危险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定期体检、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是预防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措施,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身体健康。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肠套叠 骨盆骨折 脊柱侧弯 尺神经麻痹 恶性葡萄胎 肋骨软骨炎 三叉神经痛 肾发育不全 放射性脊髓病 斑痣性错构瘤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