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10人阅读
抑郁症的诱发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心理创伤、慢性疾病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相关的基因变异有关。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干预,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
2、环境压力长期面临工作高压、经济困难或人际关系冲突等应激事件,可能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和皮质醇水平异常。典型表现为持续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建议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米氮平片等调节情绪药物。
3、生理变化女性产后激素水平剧烈波动、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生理改变均可诱发抑郁。这类情况需先治疗原发疾病,如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甲功,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改善情绪。
4、心理创伤童年虐待、重大事故或亲人离世等创伤性事件可能破坏心理防御机制。患者常伴随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闪回、情感麻木等症状。需采用眼动脱敏疗法等专业心理治疗,药物可选用盐酸舍曲林分散片辅助。
5、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因长期病痛折磨和社交受限,易继发抑郁。临床可见食欲改变、病耻感增强等表现。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联合抗抑郁治疗,如使用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改善躯体化症状。
抑郁症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家属应避免批评指责,多倾听陪伴,发现自伤倾向时立即送医。所有药物治疗均须严格遵循精神科医师指导,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