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34人阅读
抑郁症患者跑步通常可以缓解症状。跑步有助于促进体内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状态,同时能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增强社会参与感。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综合判断,重度抑郁发作期间可能需优先接受专业治疗。
跑步对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具有明确改善作用。规律有氧运动能提高大脑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体积,这两个区域与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跑步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内啡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者产生愉悦感,后者促进神经元生长。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中等强度跑步,持续8-12周可显著降低抑郁量表评分。跑步还能帮助患者建立生活规律,通过达成运动目标获得自我效能感。
重度抑郁症患者单独依靠跑步可能效果有限。当患者存在严重兴趣丧失、运动抑制或自杀倾向时,身体活动能力往往明显下降。此时需要优先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引入运动疗法。部分患者可能因运动诱发负面自我评价,或对运动效果产生不切实际期待,这些情况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
建议抑郁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初期可从10分钟快走开始,逐步过渡到慢跑,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交支持效果更佳。若跑步后出现情绪恶化或躯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结合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能多维度改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