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42人阅读
抑郁症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尿床,但可能通过影响睡眠质量或加重原有泌尿系统问题间接引发尿床。抑郁症患者若出现尿床症状,需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副作用。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下降,通常不会直接影响膀胱控制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因睡眠障碍导致夜间觉醒困难,若本身存在隐性遗尿倾向,可能在深睡眠状态下出现偶发性尿床。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可能引起口干而增加饮水量,或通过抗胆碱能作用影响膀胱收缩功能,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尿失禁。
儿童抑郁症患者出现尿床的概率略高于成人,这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有关。当抑郁症伴随创伤后应激障碍或严重焦虑时,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存在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可能加重原有排尿功能障碍。
建议抑郁症患者维持规律作息,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夜间设置闹钟定时排尿。家长应避免对尿床儿童过度指责,可配合使用遗尿报警器进行行为训练。若尿床症状持续存在或伴随尿痛、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或儿科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