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50人阅读
翼状胬肉手术后出现疼痛可能与术后炎症反应、角膜上皮损伤、缝线刺激、感染或干眼症等因素有关。术后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属于正常恢复过程,但需警惕异常情况。
1、术后炎症反应手术创伤会引发局部组织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神经敏感。这种反应通常在术后1-3天最明显,表现为轻微刺痛或异物感。医生可能会开具普拉洛芬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抗炎药物,同时建议冷敷减轻肿胀。
2、角膜上皮损伤术中需剥离胬肉与角膜的粘连,可能造成角膜上皮层缺损。暴露的神经末梢对刺激更敏感,尤其在眨眼时疼痛加剧。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可促进修复,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能缓解摩擦不适。
3、缝线刺激传统手术使用的可吸收缝线可能摩擦结膜,产生持续性针刺样疼痛。若缝线过早溶解或线结突出,可能引发明显异物感。此时需检查是否需拆除缝线,必要时更换为更平滑的10-0尼龙线。
4、继发感染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跳痛伴分泌物增多。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若出现前房积脓等严重感染体征,应立即静脉给药治疗。
5、干眼症加重手术破坏部分杯状细胞及神经调节,导致泪液分泌减少。眼表干燥会引发烧灼样疼痛,尤其在夜间或晨起时显著。建议长期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严重者可考虑泪小点栓塞术。
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避免揉眼或游泳。佩戴防风镜减少刺激,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充血。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突然加剧或伴随视力下降、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复诊排除角膜溶解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间定期复查眼表愈合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