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52人阅读
游泳之后耳鸣可能与耳道进水、耳压失衡、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清理耳道、平衡耳压、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耳道进水游泳时耳道进水会导致耳道内压力变化,刺激鼓膜引发耳鸣。水滞留可能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游泳后倾斜头部单脚跳跃排出水分,或用干净棉签轻柔吸附耳道口水分,避免深入掏挖。若出现耳闷胀感,可尝试捏鼻鼓气帮助平衡耳压。
2、耳压失衡潜水或快速下潜时水压骤变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失调,引发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症状包括耳鸣、耳痛及听力下降。可通过咀嚼口香糖、频繁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反复发作需排查鼻咽部病变,必要时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缓解黏膜水肿。
3、外耳道炎污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易引发外耳道炎,表现为剧烈耳痛、黄色分泌物及持续性耳鸣。确诊后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疼痛明显时可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入耳式耳机等器械刺激。
4、中耳炎呛水时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可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随发热、耳流脓及传导性耳聋。治疗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配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用药。反复发作需进行声导抗检查评估鼓室功能。
5、鼓膜穿孔高速水流冲击或挖耳不当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出现突发性耳鸣、耳痛及听力减退。小穿孔多可自愈,期间禁用滴耳液并预防感染。超过3个月未愈合的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术后避免用力擤鼻及剧烈运动。
游泳后出现耳鸣应避免自行掏耳,48小时未缓解需耳鼻喉科就诊。日常选择硅胶防水耳塞,控制单次游泳时间不超过2小时。有中耳炎病史者游泳前可用凡士林涂抹耳道形成保护膜,出水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