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4人阅读
晕厥可能由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脑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等原因引起。晕厥通常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肌张力下降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多由疼痛刺激、情绪紧张或长时间站立诱发,发病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关。典型表现为突发面色苍白、出汗后意识丧失,平卧后数分钟可自行恢复。日常需避免诱因,急性发作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若反复发作,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片、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快速起立时血压调节异常,与脱水、药物副作用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主要表现为体位改变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继而晕倒,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差值超过20mmHg可确诊。建议缓慢变换体位,增加水和盐分摄入,必要时使用醋酸氟氢可的松片、屈昔多巴胶囊等药物提升血容量。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性晕厥多因严重心动过缓或室性心动过速导致脑灌注不足,常见于窦房结功能不全、长QT综合征等疾病。发作时可能伴有心悸、胸痛,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室颤。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可植入心脏起搏器或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4、脑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或癫痫有关,因脑血管痉挛或异常放电引发意识障碍。可能伴随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抽搐,头部CT或脑电图有助于鉴别。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尼莫地平片改善脑血管痉挛,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癫痫发作。
5、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主要由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脏结构异常引起,运动后猝死风险较高。典型表现为劳力后突发晕厥,心脏超声可明确诊断。需严格限制剧烈活动,重度瓣膜狭窄者需行瓣膜置换术,可配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药物减轻心脏负荷。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快速体位变化。有晕厥史者需排查潜在病因,外出时建议有人陪同。出现不明原因晕厥或伴随胸痛、抽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完善动态心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心源性晕厥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