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62人阅读
躁狂症可能会遗传给孩子,但遗传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躁狂症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神经生化等因素相关。
家族史是躁狂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若父母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子女患病概率较普通人高;若双方均患病,遗传风险进一步增加。基因研究显示,多巴胺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等可能与疾病易感性相关。但携带易感基因不等于必然发病,环境因素如童年创伤、长期压力等可能触发基因表达。
非遗传因素在躁狂症发病中同样关键。脑部结构异常如前额叶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等可能参与疾病发生。孕期感染、产伤等生物学因素,以及成年后重大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可独立或协同影响疾病发展。部分患者无家族史仍可能发病。
建议有家族史的育龄人群进行遗传咨询,孕期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家长需关注孩子情绪波动、睡眠模式改变等早期信号,培养规律作息与健康应对方式。若出现持续兴奋、易怒等症状,应及时至精神科就诊评估。通过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降低疾病对下一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