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17人阅读
判断宝宝是否有便秘主要依据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宝宝排便间隔超过3天、粪便干硬呈颗粒状、排便时哭闹或抗拒,可能提示便秘。母乳喂养婴儿排便间隔较长但粪便柔软属正常现象。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排便频率差异较大,部分婴儿可能3-5天排便一次,只要粪便呈糊状且无排便困难则属正常。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通常每日需排便1-2次,若粪便质地变硬、表面有裂纹或呈羊粪球状,可能已出现便秘。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排便频率减少至每日1次或隔日1次时,需结合粪便形态判断,若粪便粗大坚硬、排便时面部涨红或肛门裂伤出血,应考虑便秘可能。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因肠道发育不成熟更易出现功能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除便秘外还伴有腹胀、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便秘往往伴随皮肤干燥、体温偏低等全身表现。肛裂导致的排便疼痛会使婴儿通过憋便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家长可记录宝宝排便日记,包括次数、性状、是否哭闹等信息。增加腹部按摩、适当补充水分有助于改善轻度便秘。若调整饮食后仍持续便秘超过2周,或出现血便、呕吐、体重不增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小儿消化科。医生可能通过肛门指检、腹部超声或钡剂灌肠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