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00人阅读
直肠脱垂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即一度脱垂、二度脱垂和三度脱垂。
一度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层向下移位,但尚未脱出肛门外,通常在排便时出现轻微下坠感,排便后自行回缩。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便秘或腹泻患者,因腹压增高导致直肠黏膜松弛。一度脱垂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蹲久坐等方式改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
二度脱垂表现为直肠黏膜及部分肌层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可见红色肿物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辅助推回。二度脱垂常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可能与盆底肌松弛、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除生活调理外,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或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消痔灵注射液、聚桂醇注射液等。
三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无法自行回纳,严重时站立或咳嗽即可脱出,可能伴随肛门失禁、黏膜糜烂出血等症状。三度脱垂多与先天性盆底缺陷、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相关,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经腹直肠悬吊术、Altemeier手术等。术后需长期进行肛门功能锻炼,预防复发。
直肠脱垂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可适当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饮食上多摄入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饮食。若出现肛门肿物反复脱出或嵌顿,应及时就医评估脱垂程度,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肛门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