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46人阅读
抗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因人而异,多数情况下可控,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较明显反应。常见副作用包括口干、头晕、胃肠不适等,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药物选择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医生会优先考虑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时,初期可能出现恶心、失眠或嗜睡,这些反应多在2-4周内自行缓解。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引起心率加快、视物模糊等抗胆碱能反应,但现代临床已较少作为首选。新型药物如米氮平可能增加食欲,而舍曲林对心脏影响较小。药物副作用与剂量相关,医生通常会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5-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高热、震颤和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青少年用药初期需监测情绪变化,防止自杀风险暂时性升高。双相障碍患者使用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躁狂发作,这类情况需要配合心境稳定剂。药物相互作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含酪胺食物同服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
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耐受性,避免自行增减药量。配合心理治疗和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药物依赖。若出现难以忍受的副作用,医生可调整用药方案或更换药物类型。妊娠期、哺乳期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特别谨慎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