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51人阅读
椎动脉狭窄可能导致缺血。椎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平衡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血管影像学检查,明确狭窄程度后遵医嘱治疗。
椎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重要血管之一,当出现狭窄时,血流速度可能减慢或受阻。轻度狭窄可能仅在某些体位变动时诱发短暂性缺血,如快速转头后出现眩晕。中度狭窄可能导致持续性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后循环缺血症状,如复视、吞咽困难或肢体无力。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时,可能引发后循环脑梗死,伴随意识障碍或生命体征不稳。
部分患者存在血管代偿机制,即使椎动脉狭窄程度较重,也可能通过侧支循环维持脑部供血而不出现明显症状。这类情况常在体检时经超声或血管造影偶然发现。但代偿能力会随年龄增长或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而下降,后期仍存在缺血风险。
日常需避免突然的颈部旋转或过伸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若确诊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必要时考虑血管内支架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