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4人阅读
椎间孔镜手术通常可以进行第二次,但需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症状复发原因及影像学评估综合判断。
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疾病。若首次手术后症状未完全缓解或复发,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术后瘢痕粘连、椎间盘再突出等因素有关。通过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认存在明确压迫病灶,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二次手术。医生会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骨性结构稳定性及既往手术入路,选择同侧或对侧入路避开瘢痕组织,使用射频电极进行精细消融以减少粘连风险。
少数情况下不宜立即二次手术,如术后早期出现血肿压迫需急诊处理,或存在严重骨质疏松、脊柱感染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源于神经根敏化而非机械压迫,需通过脊髓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改善。若首次手术已造成硬膜囊撕裂或神经根损伤,二次操作可能增加脑脊液漏风险,需采用人工硬膜补片进行修复。
术后应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包括6周内避免弯腰搬重物,使用腰围保护并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定期复查动态X光片观察脊柱稳定性,若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或马尾综合征需立即就诊。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睡眠时保持脊柱中立位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