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6人阅读
肠套叠部分情况下可能自愈,但多数需要医疗干预。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内,可能导致肠梗阻或肠缺血。婴幼儿突发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需高度警惕。
部分轻度肠套叠可能在发病初期自行复位,尤其见于婴幼儿因肠道蠕动节律紊乱导致的暂时性套叠。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短暂腹痛后症状自行缓解,患儿恢复进食和排便功能。但临床观察发现,即使症状暂时消失,仍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肠管完全复位,避免遗漏潜在风险。
绝大多数肠套叠需要积极治疗。套叠时间超过12小时可能引发肠壁水肿和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不可逆损伤。典型病例会出现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及血便三联征,此时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方法。若发生肠坏死则需紧急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肠套叠患儿复位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喂养。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排便情况及体温变化,定期复查腹部超声。避免突然改变辅食种类或喂养方式,减少肠道蠕动异常风险。出现反复呕吐或腹胀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