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崴脚了脚踝肿了一般休息多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脚踝扭伤最佳恢复方法是什么?

脚踝扭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冰敷消肿、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促进恢复。脚踝扭伤通常由运动损伤、行走不稳、外力撞击、韧带松弛、旧伤未愈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支具或弹性绷带固定踝关节,减少韧带二次损伤风险。严重者需拄拐行走2-3周,待肿胀消退后逐步恢复活动。

2、冰敷消肿:

伤后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内出血。注意用毛巾隔开皮肤防冻伤,避免冰块直接接触。冰敷可显著缓解早期肿胀疼痛症状。

3、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自足背向小腿螺旋式缠绕,压力需均匀适度。包扎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需定期松开观察皮肤颜色。加压能限制关节异常活动,促进组织间隙积液吸收。

4、抬高患肢:

平卧时将脚踝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建议每天抬高患肢累计3-4小时,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该方法能有效减轻夜间肿胀程度。

5、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严重韧带损伤可能需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中后期可配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促进修复。

恢复期建议进行踝泵运动、弹力带训练等康复锻炼,逐步增强关节稳定性。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韧带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提供支撑,行走不平路面时集中注意力。若肿胀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关节畸形,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可能。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为什么脚崴了两三年都没有好?

脚踝扭伤长期未愈可能与韧带损伤未修复、慢性炎症、关节不稳、错误康复方式、踝关节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1、韧带损伤未修复:

踝关节扭伤常伴随外侧副韧带撕裂,若未得到充分休息和正确治疗,韧带会在松弛状态下愈合。这种不完全修复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轻微活动就可能引发反复肿胀疼痛。磁共振检查可明确韧带损伤程度,严重者需佩戴支具或进行韧带重建手术。

2、慢性炎症持续:

急性期过后局部仍存在滑膜增生和炎性因子浸润,形成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常表现为阴雨天疼痛加重、长时间行走后肿胀。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改善润滑,冲击波治疗能促进炎症吸收,同时需避免过度负重活动。

3、本体感觉障碍:

韧带中的神经感受器损伤会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扭伤。可通过单脚站立训练、平衡垫练习来重建本体感觉。每天进行15分钟提踵训练和踝关节环绕运动,能显著增强周围肌肉代偿能力。

4、康复方法不当:

过早停止制动或错误进行力量训练会加重损伤。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恢复期逐步开展踝泵运动、弹力带抗阻训练。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渐进性康复方案更为科学有效。

5、结构性异常:

距骨倾斜角异常或腓骨长短肌肌腱脱位等解剖问题会阻碍恢复。通过踝关节应力位X光片和超声检查可发现隐匿病变。距下关节不稳者可能需要Brostrum韧带修复术,合并骨赘增生者需关节镜清理。

建议每日用40℃温水泡脚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选择高帮运动鞋提供额外支撑。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三文鱼、奇异果等食物富含相关营养素。游泳和骑自行车是安全的替代运动方式,避免篮球、足球等急停变向运动。若持续存在夜间静息痛或关节交锁症状,需及时复查排除距骨坏死或软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腰突为什么要休息三到六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通常需要休息三到六个月,主要与椎间盘修复周期、神经根水肿消退、肌肉韧带恢复、炎症反应缓解、避免二次损伤等因素有关。

1、椎间盘修复周期:

腰椎间盘属于无血管组织,营养主要依靠周围组织渗透供给,自我修复速度缓慢。急性期髓核突出后,纤维环破裂部位需要至少三个月才能形成初步瘢痕愈合,完全恢复力学稳定性需更长时间。期间过早活动可能加重纤维环撕裂。

2、神经根水肿消退:

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会引起局部炎性水肿,通常需要6-8周才能完全吸收。临床表现为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水肿未消退时强行活动可能造成神经根粘连,导致症状迁延不愈。

3、肌肉韧带恢复:

急性期腰部肌肉常出现保护性痉挛,深层稳定肌群功能抑制。通过卧床休息配合核心肌群训练,需要2-3个月重建肌肉协调性。腰背筋膜等软组织修复也需相似周期,过早负重易引发代偿性劳损。

4、炎症反应缓解:

突出髓核接触硬膜囊后会引发化学性神经根炎,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高峰持续4-6周。严格卧床可减少椎间盘压力,促进炎症物质代谢。过早恢复活动可能刺激炎症复发。

5、避免二次损伤:

修复期椎间盘力学强度仅达正常水平的60%-70%,突然扭转或负重容易导致再次突出。临床观察显示,术后三个月内复发多与未遵医嘱过早劳动相关。渐进式功能锻炼应从第六周开始。

康复期间建议睡硬板床保持腰椎生理曲度,避免久坐超过30分钟。可进行游泳、吊单杠等低冲击运动,注意加强腹横肌和多裂肌训练。饮食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疼痛缓解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六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初学者滑冰脚踝两边疼是什么?

初学者滑冰脚踝两侧疼痛通常由肌肉疲劳、姿势错误、护具不当、关节适应期及潜在损伤引起。可通过调整滑冰姿势、加强踝关节训练、选择合适护具、冰敷缓解及就医排查等方式改善。

1、肌肉疲劳:

初学者因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长时间保持滑冰姿势易导致肌肉乳酸堆积。建议在非滑冰日进行提踵训练和平衡垫练习,逐步增强胫骨前肌和腓骨肌群力量。疼痛发作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2、姿势错误:

内八字或外八字滑行会迫使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过度牵拉。正确姿势应保持双膝微屈、重心前移,使脚踝处于中立位。专业教练指导下的陆地模仿训练能有效纠正错误发力模式。

3、护具不当:

冰鞋绑带过紧会压迫踝骨,过松则无法提供支撑。应选择硬度适中的护踝套,鞋带需交叉缠绕至踝关节上方2厘米处,保持脚背区域留有半指活动空间。每次穿鞋前可先活动踝关节预热。

4、关节适应期:

人体踝关节约需6-8次训练才能建立冰面运动记忆。初期疼痛多属生理性反应,建议将单次滑冰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训练后可用40℃温水浸泡双脚10分钟促进韧带柔韧性恢复。

5、潜在损伤:

持续疼痛可能提示距腓前韧带拉伤或踝关节滑膜炎。若出现局部肿胀、皮下淤血或夜间静息痛,需进行MRI检查排除撕脱性骨折。此类情况需暂停训练并接受骨科专科治疗。

日常应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蹄筋类食物,配合踝关节顺时针画圈训练。选择防滑性能好的运动袜,避免穿新冰鞋进行高强度训练。每周滑冰频率建议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期间可进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出现持续隐痛超过72小时需及时就医排查应力性骨折风险。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肋骨不完全骨折需要休息多久?

肋骨不完全骨折通常需要4-6周恢复,实际时间受骨折位置、年龄、基础疾病、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骨折位置:

靠近胸骨或脊柱的肋骨骨折愈合较慢,因该区域活动度大且血供相对不足。而侧肋骨折因呼吸运动影响更需严格制动,恢复期可能延长至6周以上。建议使用肋骨固定带减少移位风险。

2、年龄因素:

青少年患者通常3-4周即可形成骨痂,60岁以上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需6-8周。高龄患者需同步进行骨密度检测,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愈合。

3、基础疾病:

合并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会延缓愈合。血糖控制不佳者需延长1-2周休息期,同时监测炎症指标防止继发感染。

4、护理措施:

伤后48小时内冰敷可减轻肿胀,疼痛缓解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采取30度半卧位能减少翻身时的疼痛刺激,避免咳嗽、打喷嚏等突发动作。

5、并发症影响:

若出现血气胸或肺炎等并发症,恢复期需延长2-3周。持续性剧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复查CT,排除骨片移位损伤胸膜的可能。

恢复期间建议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防止肺不张,初期每次5分钟、每日3次,逐渐增加至10分钟。饮食需保证每日1200毫克钙摄入,优选乳制品、豆腐、芝麻等食材。2周后可开始肩关节环绕运动,幅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避免提重物、剧烈转体等动作直至骨折线模糊,定期复查X光确认愈合进度。睡眠时使用多个枕头支撑背部,侧卧时患侧朝上减轻压力。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贫血 贪食 败血症 腱鞘炎 恋物症 肾积脓 毒蛇咬伤 砷化物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 生长激素缺乏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