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18人阅读
胃酸可能会把食管烧坏。胃酸反流至食管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引发反流性食管炎。若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诱发巴雷特食管等严重病变。
胃酸对食管的损害通常发生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下。健康人群的食管下括约肌能有效阻止胃酸反流,但当括约肌松弛或胃内压力增高时,胃酸可能突破屏障进入食管。食管黏膜缺乏胃黏膜特有的黏液保护层,难以抵抗胃酸的腐蚀作用。酸性物质接触食管黏膜后,会溶解细胞间连接蛋白,破坏黏膜屏障功能。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随着反流次数增加,逐渐发展为糜烂甚至溃疡。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痛、反酸嗳气,平卧时症状加重。
部分人群存在更高的食管损伤风险。食管裂孔疝患者因解剖结构异常,更易发生胃酸反流。妊娠期女性受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影响,反流概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腹内压持续偏高,也容易导致括约肌功能失调。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茶碱类可能降低括约肌张力,间接促进反流发生。夜间反流者由于缺少重力帮助和吞咽动作的清洁作用,食管暴露于胃酸的时间更长,黏膜修复机会更少。
预防食管损伤需从控制反流和保护黏膜两方面入手。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可减少夜间反流概率。抬高床头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轻反流。忌食高脂、辛辣、酸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可能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中和胃酸或抑制分泌。若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