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59人阅读
感冒引起的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多饮水、服用退热药物、保持休息、调节饮食等方式退烧。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伴随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但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结合药物干预。
2、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选择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流失。适量饮用柠檬蜂蜜水或稀释果汁,避免含糖饮料加重咽喉不适。排尿量减少或尿液深黄需警惕脱水。
3、服用退热药物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或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退热药。药物需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胃肠道敏感者宜选用栓剂,用药后30分钟监测体温变化。
4、保持休息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居室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湿度50%-60%为宜。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恢复期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
5、调节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西蓝花、猕猴桃等新鲜蔬果。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及生冷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发热期间需每日监测体温3-4次,若持续3天未退或出现嗜睡、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两周内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儿童及老年人出现发热建议尽早就诊,孕妇用药前需咨询医生。感冒痊愈后可通过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