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治疗小孩风寒咳嗽的药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风寒性头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风寒性头痛通常由外感风寒、气血不畅、体质虚弱、环境刺激、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

1、外感风寒:

头部受寒后,风寒邪气侵入经络,导致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医理论认为寒性收引,会使肌肉紧张、神经受压,引发太阳穴或后脑勺部位的搏动性疼痛。这类头痛常伴随怕冷、鼻塞等感冒症状,可通过热敷或饮用姜茶缓解。

2、气血不畅:

体质偏寒或长期处于寒冷环境的人群,容易出现气血运行迟缓。当头部气血供应不足时,前额或头顶会出现持续性胀痛,尤其在气温骤降时加重。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或进行艾灸关元穴等中医外治法有助于改善。

3、体质虚弱:

阳虚体质者卫外功能不足,更易受风寒侵袭。这类头痛表现为隐隐作痛且反复发作,常伴有手脚冰凉、易疲劳等症状。平时应注意保暖,通过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玉屏风散等益气固表药物。

4、环境刺激:

冷风直吹、空调温度过低等物理刺激可直接诱发头痛。寒冷刺激会使颞动脉痉挛,导致单侧或双侧太阳穴跳痛,部分人群还会出现恶心感。外出时佩戴帽子围巾,避免突然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区域可有效预防。

5、饮食不当:

过量食用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内寒积聚。这类头痛多发生在进食冷饮或寒性食物后,疼痛呈紧束感且伴随消化不良。建议冬季减少梨、螃蟹等寒性食物摄入,适当添加肉桂、生姜等温性调料。

预防风寒性头痛需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冬季外出建议佩戴保暖帽并避免湿发受风。日常可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抗寒能力,饮食上多选用羊肉、韭菜等温补类食材。用艾叶泡脚或热毛巾敷颈后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若头痛持续超过三天或伴随发热呕吐,应及时就医排除颅内病变等严重情况。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风寒感冒后期咳黄痰什么原因?

风寒感冒后期咳黄痰通常提示病情进展或继发感染,可能由寒邪化热、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炎症反应加重、痰液浓缩等因素引起。

1、寒邪化热:

风寒感冒初期以清稀白痰为主,若未及时治疗,寒邪入里可能郁而化热。中医认为肺卫阳气与邪气抗争过程中,寒性转为热性,导致痰液由白转黄,此时可伴有咽喉肿痛、口渴等症状。需调整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热化痰类药物。

2、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侵袭下呼吸道时,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性分泌物。黄痰质地黏稠可能伴有发热,需进行血常规或痰培养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3、免疫力下降:

病程较长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道黏膜修复能力减弱。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后黏液分泌异常,纤毛运动功能减退,导致病原体滞留繁殖。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

4、炎症反应加重:

呼吸道持续炎症刺激使黏液腺分泌亢进,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导致痰液颜色改变。炎症介质如白三烯、组胺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物与黏液混合形成黄脓痰。可进行雾化治疗稀释痰液。

5、痰液浓缩:

水分摄入不足或环境干燥时,呼吸道分泌物水分蒸发,痰液中细胞碎片和蛋白质浓度升高。脱水状态还会减弱黏膜清除功能,建议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保持室内湿度50%-60%。

出现黄痰后需观察是否伴随胸痛、持续高热或痰中带血,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材。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八段锦,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活动。若痰量增多或颜色加深呈黄绿色,建议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风寒感冒不吃药一般几天能好?

风寒感冒不吃药一般7-10天能自愈,具体恢复时间与患者体质、护理措施、环境温湿度、是否继发感染、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1、体质差异:

青壮年患者基础代谢率高,免疫应答能力强,通常5-7天症状明显缓解。老年人和儿童因免疫功能较弱,病程可能延长至10-14天。既往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恢复期更长。

2、护理措施:

保持每日2000毫升温水摄入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用40℃左右热水泡脚至微微发汗有助于驱散风寒。保证每日7-8小时高质量睡眠能促进免疫细胞再生。

3、环境调节:

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能缓解呼吸道黏膜干燥,室温控制在20-22℃为宜。避免直接吹风,外出时佩戴围巾保护大椎穴等易受风寒部位。

4、继发感染:

当出现持续高热、脓性鼻涕、黄痰等细菌感染征象时,病程可能延长至2周以上。需警惕急性鼻窦炎或支气管炎等并发症,此时应及时就医。

5、免疫状态:

维生素C缺乏者黏膜修复速度减慢,每日补充100毫克维生素C可缩短病程。长期压力过大会抑制淋巴细胞活性,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病程中建议食用葱白生姜粥驱寒发汗,用紫苏叶煮水代茶饮可缓解鼻塞。避免生冷瓜果和油腻食物,注意背部保暖尤其大椎至肺俞穴区域。每日进行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锻炼,配合迎香穴按摩能改善通气功能。若第5天症状无缓解或持续加重,需考虑病毒性感冒可能,建议到呼吸内科就诊。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宝宝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区别?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原则不同。风热感冒多由外感风热邪气引起,表现为发热重、咽喉肿痛;风寒感冒则由外感风寒邪气导致,常见恶寒重、流清涕。两者在发病季节、典型症状、舌苔脉象、治疗用药及饮食调理上均有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

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夏季节,因气候温热或室内外温差大时,风热之邪侵袭肺卫所致。风寒感冒好发于秋冬,多因气温骤降或淋雨受凉后,风寒邪气通过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两者虽同为外感病,但致病邪气性质截然相反。

2、症状特点:

风热感冒典型症状包括高热体温常超过38.5℃、咽喉充血疼痛、鼻塞黄涕、口渴喜饮。风寒感冒则以明显怕冷添加衣物仍不缓解、打喷嚏、流清稀鼻涕、无汗为特征。婴幼儿可能伴有拒奶、烦躁等非特异性表现。

3、体征鉴别:

观察舌象时,风热感冒患儿舌质偏红,舌苔薄黄;风寒感冒则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方面,风热感冒多见浮数脉脉搏快而表浅,风寒感冒常见浮紧脉脉搏紧张如按琴弦。这些体征需专业医师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4、治疗原则:

风热感冒需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中成药可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宜用荆防败毒散加减,中成药如小儿感冒颗粒。需注意婴幼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护理要点:

风热感冒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多饮温凉的白开水或梨汁,避免辛辣燥热食物。风寒感冒需注意保暖,可饮用姜糖水驱寒,辅食添加宜选易消化的米粥。两种感冒均需保证充足休息,发热超过38.5℃或精神萎靡时应及时就医。

日常预防需根据季节特点调整护理策略。夏季避免直吹空调,冬季注意脖颈、足部保暖。饮食上风寒体质幼儿可适量食用南瓜、山药等温性食物,风热体质宜选择百合、莲藕等清凉食材。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卫外功能,流感高发季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暴露。观察记录孩子每次感冒的具体症状,有助于后续准确辨别证型。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怎么知道是风寒还是风热咳嗽?

风寒与风热咳嗽可通过症状特点、舌苔表现、痰液性质、发病季节及伴随症状进行区分。

1、症状特点:

风寒咳嗽多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常伴有鼻塞流清涕;风热咳嗽则以咳嗽频繁剧烈、咽喉肿痛为特征,多伴随鼻流黄涕。风寒咳嗽遇冷加重,风热咳嗽遇热明显。

2、舌苔表现:

风寒咳嗽舌苔薄白,舌质淡红;风热咳嗽舌苔薄黄,舌尖红赤。观察舌象时需注意自然光线下舌体颜色变化,晨起未进食前观察更为准确。

3、痰液性质:

风寒咳嗽痰液稀白易咳,量少质清;风热咳嗽痰黄黏稠,咳吐不爽。痰液颜色变化是重要鉴别点,需注意观察晨起第一口痰的特征。

4、发病季节:

风寒咳嗽多见于秋冬季节,因感受寒邪引发;风热咳嗽好发于春夏之交,与温热气候相关。季节因素结合具体症状可提高判断准确性。

5、伴随症状:

风寒咳嗽多伴恶寒无汗、头痛身痛;风热咳嗽常见发热汗出、口渴咽干。体温变化与汗出情况是重要参考指标,需每日定时测量记录。

区分咳嗽类型后可针对性调理,风寒咳嗽宜用生姜红糖水温散寒邪,避免生冷食物;风热咳嗽适合梨汁蜂蜜润燥清热,忌食辛辣油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有助于稀释痰液。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高热、胸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垂体癌 黄褐斑 鼻真菌病 胆管扩张 骨质疏松 黄斑前膜 肠系膜囊肿 法洛四联症 球孢子菌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