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 痛经

第一天痛经一直想拉屎是什么原因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新生儿出生第一天黄疸170以上什么原因??

新生儿出生第一天黄疸值超过170μmol/L可能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感染或胆道闭锁等原因有关。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1、生理性黄疸

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轻度黄疸,胆红素值通常不超过221μmol/L。这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有关。表现为面部及躯干轻度黄染,无其他异常症状。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无须特殊治疗,一般7-10天自行消退。

2、母乳性黄疸

部分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出现黄疸延迟消退,胆红素值可波动在170-340μmol/L。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2-3周不消退,但婴儿精神反应良好。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并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暂停母乳24-48小时观察。

3、溶血性疾病

ABO或Rh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病是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胆红素值可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340μmol/L,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立即进行光疗,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4、新生儿感染

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抑制肝脏酶活性,导致胆红素升高超过256μmol/L。常伴有发热、喂养困难、反应低下等症状。需进行血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5、胆道闭锁

罕见但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超过170μmol/L并持续上升。表现为陶土色粪便和深黄色尿液。需通过超声和肝胆核素扫描确诊,多数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或肝移植治疗。

家长需每日观察新生儿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自行治疗。若发现黄疸迅速加重、四肢或手足心黄染、婴儿嗜睡拒奶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医疗机构会根据胆红素曲线、新生儿日龄和健康状况综合评估,选择光疗、药物或换血等干预措施。出院后应按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直至黄疸完全消退。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脑梗病人拉屎拉不出来怎么办?

脑梗病人排便困难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

脑梗病人排便困难可能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调整饮食是基础措施,建议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香蕉、燕麦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卧床病人可进行腹部按摩或被动肢体活动。若上述方法无效,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或麻仁润肠丸等药物辅助排便,但需避免长期依赖。脑梗后部分患者因神经功能损伤可能出现肠道功能障碍,需结合康复训练改善。

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排便频率及性状,出现持续便秘或腹胀需及时就医评估。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孕妇拉屎有黄稠黏液?

孕妇排便时出现黄稠黏液可能与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或肠道炎症有关。

饮食中高脂肪食物或乳制品摄入过多可能导致大便黏稠度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症状。肠道菌群失衡时,肠道黏膜分泌异常,可表现为黏液便,适当补充益生菌可能帮助调节。若伴随腹痛、便血或发热,需警惕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理性因素,此类情况需通过粪便检测和肠镜明确诊断。

日常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出现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婴儿老放屁三天没拉屎?

婴儿老放屁三天没拉屎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胃肠功能紊乱常见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蠕动不协调导致气体堆积,表现为频繁排气但排便困难。喂养不当如奶粉冲调过浓、喂养间隔过短会造成食物残渣滞留,产生大量气体却无法顺利排便。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因缺乏乳糖酶,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产气,可能出现腹胀伴排便延迟。家长可尝试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调整喂养方式为少量多次,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

日常需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保持合理喂养节奏,若持续不排便或伴随哭闹呕吐需及时就医。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拉屎只拉一点点怎么办?

排便量少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排便量少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胃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每日需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如燕麦片、西蓝花、火龙果等食物。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成人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适量增加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的摄入比例。同时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避免粪便干结。

2、增加运动

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能增强腹肌收缩力,刺激肠道蠕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帮助促进肠内容物移动。

3、定时排便

建立晨起后或餐后2小时内的固定排便时间,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排便时保持蹲位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使直肠角变直更利于排便。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痔疮等并发症。

4、药物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选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乳果糖口服溶液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聚乙二醇4000散能增加粪便含水量,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长期依赖泻药。

5、心理疏导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可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特别注意情绪管理,避免精神紧张加重症状。

日常应注意观察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若调整生活方式2周后仍无改善,或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长期便秘可能诱发痔疮、肛裂等并发症,需避免自行滥用刺激性泻药。保持规律作息和愉悦心情对维持正常肠道功能同样重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闭经 肝硬化 肠扭转 肺结核 荨麻疹 恶性蓝痣 玻璃体损伤 肠系膜静脉栓塞 急性肝功能衰竭 垂体依赖性库欣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