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卵巢在子宫的什么位置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电监护仪5导联的位置?

心电监护仪5导联的标准位置为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及胸前导联。5导联心电监护主要通过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组合监测心脏电活动,肢体导联包括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的电极片,右下肢通常作为接地电极,胸前导联则置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1、右上肢导联

电极片粘贴于右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间交界处下方,该位置可减少肌肉活动干扰。导联线颜色标记为白色,属于标准双极导联的一部分,与左上肢导联共同形成Ⅰ导联,反映心脏横面的电活动变化。

2、左上肢导联

电极片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间交界处下方,导联线为黑色。与右上肢导联组合可监测心脏左右方向的电位差,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价值。

3、左下肢导联

电极片位于左髂前上棘与肋弓连线中点处,导联线为红色。作为肢体导联的参考电极,参与形成Ⅱ、Ⅲ导联及增强肢体导联,对下壁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显著。

4、右下肢导联

电极片固定于右髂前上棘附近,导联线为绿色。主要功能是消除交流电干扰,作为接地电极不直接参与心电信号采集,但能提高其他导联的信号质量。

5、胸前导联

电极片放置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导联线为棕色。该位置对应心脏解剖学的心室区域,可特异性监测前间壁心肌电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至关重要。

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剃除过多毛发以增强电极导电性。定期检查电极片是否松动,避免导联线缠绕。监测过程中若出现波形失真,应重新确认电极位置是否偏移。长期监护患者需每日更换电极片位置,防止皮肤过敏或压伤。不同体型患者可适当调整导联位置,但需确保各导联间相对位置关系符合标准要求。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承泣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凹陷处。

1、解剖定位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解剖学定位在眶下孔上方,眼轮匝肌中。取穴时需正坐或仰卧,目视前方,瞳孔直下0.7寸处可触及明显凹陷。该位置深层有眶下神经、动静脉分支分布,针刺时需避开眼球。

2、体表标志

以瞳孔垂直线与眶下缘水平线交点为基准,触摸时可感受到眶骨边缘的弧形凹陷。部分人群因眶隔脂肪厚度差异,体表凹陷可能不明显,此时可嘱患者轻微闭眼,在眼睑下缘与眶骨交界处定位。

3、毗邻结构

穴位上方为眼轮匝肌睑部,内侧毗邻鼻泪管开口,外侧靠近颧面部血管神经束。深层对应眶内脂肪及下直肌,操作时需注意进针角度,避免损伤眶内组织。

4、取穴技巧

可用拇指指腹沿眶下缘滑动,触及骨性凹陷时轻压有酸胀感。对儿童或面部敏感者,可用棉签辅助定位。部分中医流派采用同身寸法,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宽度作为1寸进行测量。

5、临床应用

该穴位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近视等眼疾,以及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现代研究显示刺激承泣穴可改善眼周血液循环,常与睛明、四白等穴位配伍使用。

日常按摩承泣穴可用指腹轻柔按压,每次持续3-5秒,重复进行10次,有助于缓解视疲劳。注意操作前清洁双手,避免直接压迫眼球。若需针灸治疗,须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针刺导致眶内出血或感染。眼部有急性炎症或严重视网膜病变者慎用此穴。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腰间盘突出是哪个位置疼?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主要发生在腰骶部、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典型疼痛区域包括下腰部、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走行区,可能伴随足部麻木或肌力下降。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椎间盘退变、外伤、长期劳损等因素引起,常见于L4-L5、L5-S1节段。

1. 腰骶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最常引发腰骶部持续性钝痛或急性剧痛,疼痛集中在脊柱中线两侧2-3厘米范围内。久坐、弯腰时疼痛加重,平卧休息可缓解。这种疼痛源于突出间盘对后纵韧带及窦椎神经的机械刺激,可能伴有局部肌肉痉挛和活动受限。

2. 臀部放射痛

约60%患者出现臀部后方牵涉痛,沿梨状肌区域向大腿后侧扩散。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或电击样,咳嗽、打喷嚏时因脑脊液压力增高而加剧。此症状与突出间盘压迫神经根有关,常见于L5神经根受累。

3. 下肢放射痛

典型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自臀部经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背或足底。L4神经根受压时疼痛放射至小腿前内侧,S1神经根受累则放射至足跟外侧。患者常主诉行走时症状加重,需间歇性跛行。

4. 足部麻木

神经根受压后期可能出现相应皮节区感觉异常,L5神经根受压致足背第一趾蹼麻木,S1神经根受压致足底外侧麻木。部分患者合并针刺感、蚁走感等感觉障碍,提示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改变。

5. 肌力下降

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或踇趾背伸无力,系L5神经根支配的胫前肌、踇长伸肌受累所致。S1神经根损伤表现为踝关节跖屈无力,影响提踵动作。肌力减退多伴随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急性期可尝试麦肯基疗法进行体位复位,慢性期通过游泳、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脊柱稳定性。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马尾综合征,需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手术治疗。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搬运重物时采用屈髋屈膝姿势,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足三里在哪个位置?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膝盖骨下缘外侧凹陷处向下量取四横指约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足三里是中医针灸学中的重要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寻找该穴位时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先定位膝盖外侧凹陷处,即外膝眼,向下垂直量取四横指距离,再向胫骨外侧移动约一横指宽度即可触及肌肉丰隆处。该区域按压时会有明显酸胀感,可作为准确定位的辅助判断标准。

部分人群因体型差异可能存在定位偏差,如儿童需根据身高比例适当缩短测量距离,肥胖者需注意避开脂肪层寻找深层肌肉间隙。孕妇及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应避免强刺激该穴位。准确定位对发挥穴位疗效至关重要,建议初次操作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日常按摩足三里可采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或画圈揉动方式,每次持续数分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穴位刺激并非万能,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穴位保健延误治疗。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评估体质后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食管狭窄部位的位置在哪?

食管狭窄可发生在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主要有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食管穿过膈肌处。这些部位因解剖结构特点易发生狭窄,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损伤、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

1、食管入口处

食管入口处位于环咽肌下方,是食管最上端的狭窄部位。此处狭窄常见于长期胃食管反流导致的瘢痕形成,或咽喉部肿瘤压迫。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等症状。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是常用治疗方式,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狭窄段。

2、主动脉弓交叉处

主动脉弓与左主支气管在食管中段形成的交叉压迫区,是第二个生理狭窄点。该部位狭窄多由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等外压性病变引起,也可能因腐蚀性食管炎导致局部纤维化。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伴进行性吞咽梗阻,CT检查可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

3、食管膈肌裂孔处

食管穿过膈肌的裂孔部位构成第三个狭窄区,此处狭窄常与食管裂孔疝相关。长期胃酸反流可引发食管下段炎症和巴雷特食管,最终导致纤维性狭窄。患者多有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内镜扩张是主要治疗手段,反复发作需考虑抗反流手术。

食管狭窄患者日常应保持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食管黏膜。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睡眠时抬高床头。可适量饮用蜂蜜水保护食管黏膜,但糖尿病患慎用。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狭窄变化,出现呕吐、消瘦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对于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蚕豆病 多肌炎 色素痣 屈光参差 1型糖尿病 结核性脓胸 输卵管卵巢脓肿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