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甲亢

甲亢多汗是在哪个部位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剖腹产后睡觉出好多汗正常吗?

剖腹产后睡觉出好多汗属于正常现象。产后多汗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体液代谢调整、伤口恢复、环境温度及心理因素有关。

1、激素水平变化:

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自主神经功能暂时紊乱,汗腺分泌旺盛。这种生理性多汗通常在产后1周内最明显,2-3周逐渐缓解。

2、体液代谢调整:

妊娠期潴留的体液需要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剖腹产术后静脉输液量较大,加速了体液代谢过程,夜间平卧时更易出现盗汗现象。

3、伤口恢复反应:

手术创伤会引发轻度炎症反应,身体通过排汗调节体温。腹部切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伴有低热,进一步加重出汗症状,需与感染发热鉴别。

4、环境温度影响:

产后体质虚弱且习惯性保暖过度,被褥过厚或室温过高都会促使出汗。建议保持室温22-24℃,穿着吸湿透气的棉质衣物。

5、心理因素作用:

分娩应激和育儿焦虑可能激活交感神经,导致睡眠时出汗增多。适度心理调适和家属支持有助于缓解症状。

建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止着凉。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左右,可适量饮用红枣枸杞汤等滋阴补气的食疗方。睡眠时采用侧卧姿势减轻腹部压力,使用透气性好的纯棉床品。若伴随发热、心悸或持续超过4周,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感染等情况。适当进行产后康复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加重出汗症状。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幼儿睡觉头上出很多汗怎么回事?

幼儿睡觉时头部多汗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环境温度过高、新陈代谢旺盛、维生素D缺乏、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环境因素: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当卧室温度超过24摄氏度或穿着过厚时,容易通过头部散热。建议保持室温在20-22摄氏度,选择纯棉透气寝具,睡前避免剧烈活动。

2、代谢特点:

幼儿基础代谢率约为成人的2倍,汗腺分布以头面部为主。这种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入睡后1-2小时,通常无伴随症状,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3、营养缺乏:

维生素D不足可能导致佝偻病早期表现,除多汗外还可伴枕秃、夜惊。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推荐婴幼儿每日补充400-800IU维生素D,多进行户外活动。

4、感染性疾病:

结核感染、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可引起盗汗,多伴随长期低热、食欲减退。如出汗同时出现体重不增、咳嗽超过2周,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

5、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除多汗外,常表现为易激惹、心率增快、眼球突出。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干预。

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饮食中适当增加含锌食物如牡蛎、瘦肉,避免睡前摄入高糖食物。建议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选择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进行日光浴,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若多汗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异常表现,或持续超过1个月无改善,应及时到儿科内分泌专科就诊评估。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代偿性多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代偿性多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穴位敷贴、饮食调养和情志调节。

1、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代偿性多汗症多与气虚、阴虚或湿热内蕴有关,常用方剂包括玉屏风散、生脉散等。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生脉散含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多汗。具体用药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调整配伍。

2、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常用主穴包括合谷、复溜、阴郄等止汗要穴。虚证可加灸气海、关元以补益元气,实证配合曲池、大椎清热。治疗通常以10-15次为1疗程,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避免晕针等不良反应。

3、穴位敷贴:

将五倍子、煅牡蛎等收敛止汗药物研末,用醋调敷于神阙、涌泉等穴位。此法通过皮肤吸收和穴位刺激双重作用调节汗液分泌,尤其适合儿童及畏针者。敷贴时间以4-6小时为宜,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

4、饮食调养:

阴虚者宜食百合、银耳、山药等滋阴之品,气虚者可适量食用红枣、桂圆、莲子。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花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日常可用浮小麦、糯稻根须煎水代茶饮,辅助收敛止汗。

5、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情绪紧张会加重多汗症状。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节身心,配合呼吸吐纳练习。睡前用夜交藤、合欢皮泡脚有助于安神,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代偿性多汗症患者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着凉。饮食宜清淡营养,可适量食用健脾祛湿的薏苡仁、赤小豆等食材。避免剧烈运动和环境温度骤变,夏季外出可携带吸汗毛巾。情志方面需保持心态平和,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缓解焦虑情绪。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心悸、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器质性疾病。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五岁小孩晚上睡觉出很多汗怎么回事?

五岁儿童夜间多汗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缺钙、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异常、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夜间盖被过厚或室温过高时易出现多汗现象。建议保持卧室温度在20-24℃,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寝具,睡前避免剧烈活动。

2、缺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常表现为夜间头部多汗,伴随枕秃、烦躁等症状。可能与日照不足、饮食摄入不足有关,需检测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

3、感染性疾病:

结核感染、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可引起盗汗,通常伴有长期低热、体重不增等表现。结核菌素试验和胸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后需规范抗感染治疗。

4、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基础代谢率增高,表现为持续性多汗伴易怒、心率增快。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超声明确诊断,治疗以抗甲状腺药物为主。

5、药物影响:

部分退热药、抗组胺药可能引起多汗副作用。若近期服用过相关药物,可记录用药与出汗的时间关系,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日常应注意观察伴随症状,记录出汗的时间特点和诱发因素。保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食物摄入,每日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多汗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儿科完善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检查。睡眠时可为孩子准备吸汗巾垫于背部,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预防着凉。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九个月宝宝睡觉头上出很多汗怎么回事?

九个月宝宝睡觉时头部多汗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温度过高、维生素D缺乏、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汗腺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头部汗腺分布密集,睡眠时容易出现多汗现象。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表现,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2、环境温度过高:

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穿着过厚会导致宝宝通过头部散热。建议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衣物和寝具,避免使用电热毯等加热设备。

3、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可表现为多汗、枕秃等症状。建议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钙质吸收。

4、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结核等疾病可能引起盗汗症状,通常伴有发热、咳嗽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

儿童甲亢较为罕见,除多汗外还可出现心率增快、体重下降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建议保持宝宝睡眠环境通风良好,选择吸汗透气的枕巾,每日进行温水擦浴。饮食上保证奶量充足,适时添加富含钙质的辅食如豆腐、绿叶蔬菜等。若多汗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平时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但需避免阳光直射,注意补充水分。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肛裂 脑梗塞 膀胱肿瘤 慢性肾炎 听神经损伤 反流性食管炎 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 稳定型心绞痛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