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男科 > 男科

男性得了性疾病都有哪些症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安全套可以防止性疾病传染吗?

安全套能有效降低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防护效果与正确使用方式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安全套材质完整性、使用规范性、覆盖范围、病原体种类以及是否全程佩戴。

1、材质完整性:

乳胶或聚氨酯材质的安全套可物理阻隔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若存在针孔破损或过期老化,防护效能会显著下降。选购时需注意产品认证标志及有效期。

2、使用规范性:

佩戴时需排出顶端空气,避免指甲划破。性行为全程需确保安全套完全覆盖阴茎根部,滑脱或中途佩戴会使防护失效。使用后应及时正确处理,避免二次接触体液。

3、覆盖范围:

安全套仅能防护覆盖区域的病原体接触。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的疾病,可能因未覆盖部位的黏膜接触导致感染风险存在。

4、病原体种类:

对艾滋病、淋病、衣原体等主要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防护效果较好。梅毒螺旋体、阴虱等可通过皮肤直接传播的病原体,防护效果相对有限。

5、全程佩戴:

性行为前即应佩戴,结束后在阴茎仍勃起时取下。接触阴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后再佩戴,仍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安全套。

建议将安全套与其他防护措施结合使用。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高危暴露后及时就医评估。保持单一性伴侣关系可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储存时避免高温潮湿环境,使用前检查包装完整性。若出现安全套破裂或滑脱,需在72小时内寻求专业预防干预。日常可通过接种HPV疫苗、乙肝疫苗等增强特异性防护。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怀疑自己得了性疾病挂什么科?

怀疑自己得了性疾病应挂皮肤性病科或泌尿外科。性疾病的诊疗涉及多个科室选择,主要根据症状特点和医院分科情况决定,常见就诊路径有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妇科、感染科等。

1、皮肤性病科:

皮肤性病科是诊断治疗性传播疾病的核心科室,专业覆盖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常见性疾病。该科室医生具备皮肤病变鉴别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解读经验,可进行分泌物涂片、血液抗体检测等专项检查。若出现生殖器溃疡、皮疹、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应优先选择此科室。

2、泌尿外科:

男性患者出现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时可选择泌尿外科就诊。该科室擅长处理淋球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尿路感染性疾病,能通过尿常规、前列腺液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对于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并发症的情况更具诊疗优势。

3、妇科:

女性患者伴随阴道异常出血、下腹痛等症状时需挂妇科。妇科医生可通过白带常规、宫颈刮片等检查鉴别淋病奈瑟菌感染、衣原体宫颈炎等疾病,并对盆腔炎症等并发症进行规范治疗。妊娠期合并性疾病患者应直接到妇科建档管理。

4、感染科:

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时需考虑感染科就诊。该科室对艾滋病、二期梅毒等全身性感染疾病具有丰富诊疗经验,可进行HIV抗体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检测等高级别实验室检查,并提供系统性抗感染治疗方案。

5、急诊科:

急性尿潴留、高热惊厥等急危重症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急诊科能快速处理性疾病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脓毒血症等危急情况,通过静脉给药稳定生命体征后,再转诊至专科进行后续治疗。

就诊前建议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及高危行为史,避免清洗患处影响检测结果。三级医院通常设有独立的皮肤性病科,基层医院可先到全科医学科初诊。无论选择哪个科室,都应如实告知医生接触史和症状细节,必要时携带性伴侣共同检查。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直至病原体完全清除。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是指什么?

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或围产期因遗传、发育异常或环境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缺陷。主要包括神经管闭合不全、脑发育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代谢异常性脑病、染色体异常相关神经病变等类型。

1、神经管闭合不全:

胚胎期神经管未完全闭合导致,常见类型包括脊柱裂和无脑畸形。脊柱裂表现为椎管闭合不全伴脊髓暴露,可能导致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失禁;无脑畸形则因颅骨和大脑半球缺失而无法存活。孕期叶酸缺乏是主要诱因,孕前三个月补充叶酸可降低发生率。

2、脑发育畸形:

包括小头畸形、脑裂畸形、灰质异位等结构异常。小头畸形表现为头围低于正常值3个标准差以上,常伴智力障碍;脑裂畸形可见大脑皮层异常裂隙。这类疾病多与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辐射暴露或基因突变有关,部分病例可通过产前超声筛查发现。

3、神经皮肤综合征:

以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症为代表,特征为神经系统与皮肤同时受累。神经纤维瘤病表现为咖啡牛奶斑和周围神经肿瘤,结节性硬化症则出现面部血管纤维瘤和癫痫发作。这类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4、代谢异常性脑病:

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等遗传代谢病导致毒性物质蓄积损伤脑组织。患儿出生时多正常,哺乳后逐渐出现喂养困难、肌张力异常和发育倒退。新生儿足跟血筛查可早期发现,严格饮食控制是主要干预手段。

5、染色体异常相关神经病变:

唐氏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等常合并智力障碍和癫痫。唐氏综合征患者典型表现为眼距增宽和通贯掌,40岁后易发阿尔茨海默病;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则有大耳廓和注意力缺陷等特征。这类疾病需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

对于已确诊患儿,建议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定期评估生长发育状况。康复训练应针对运动、语言、认知等不同领域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家庭需注意预防坠床、呛咳等意外,保证均衡营养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加重代谢负担。适当进行水疗、音乐疗法等感官刺激有助于神经功能代偿,但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盆腔炎性疾病最低的诊断标准?

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诊断标准包括下腹压痛、附件区压痛和宫颈举痛三项体征。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下腹压痛:

下腹部压痛是盆腔炎最常见的体征,多位于耻骨联合上方或两侧髂窝处。按压时患者出现明显疼痛反应,可能伴随反跳痛。该体征反映盆腔腹膜受炎症刺激,需与胃肠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腹痛进行鉴别。

2、附件区压痛:

通过双合诊检查可发现单侧或双侧附件区压痛,提示输卵管、卵巢等生殖器官存在炎症。压痛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急性期压痛明显,可能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包块。检查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加重患者不适。

3、宫颈举痛:

移动宫颈时诱发疼痛是盆腔炎的特征性表现。检查者用手指夹持宫颈前后唇轻轻上抬,若患者感到下腹疼痛加剧即为阳性。该体征反映子宫周围组织存在炎性粘连,其敏感度可达60%-80%。

4、实验室支持: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常明显增高。宫颈分泌物检查发现大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能检出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等病原体。

5、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显示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等改变,严重者可见输卵管卵巢脓肿。对于诊断困难病例,可考虑腹腔镜检查,该技术能直观观察盆腔脏器炎症程度,同时可进行病原学取样和治疗操作。

确诊盆腔炎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每日温水坐浴15-20分钟可缓解局部不适,但需避免盆浴以防逆行感染。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建议进行适度的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至症状完全消失,预防慢性盆腔痛或不孕等后遗症发生。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为什么怀孕会诱发免疫性疾病?

怀孕诱发免疫性疾病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母胎免疫耐受失衡、遗传易感性、既往免疫异常激活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激素水平波动:

妊娠期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刺激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产生自身抗体。部分孕妇会出现抗核抗体或抗磷脂抗体阳性,但多数在产后可自行恢复。对于已存在免疫疾病倾向者,激素变化可能加速疾病进展。

2、母胎免疫耐受失衡:

胎儿携带父系抗原,母体需建立特殊免疫耐受机制。当调节性T细胞功能不足时,可能导致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增强,诱发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失衡通常与胎盘分泌的特定蛋白异常有关。

3、遗传易感性:

携带HLA-DR3、HLA-DR4等基因型的孕妇更易出现妊娠相关免疫疾病。若直系亲属有自身免疫病史,发病风险增加3-5倍。这类人群孕前建议进行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筛查。

4、既往免疫异常激活:

孕前存在亚临床甲状腺自身抗体或隐匿性干燥综合征者,妊娠可能成为疾病显性化的触发因素。研究显示约20%的产后甲状腺炎患者孕前已有TPO抗体阳性。

5、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维生素D缺乏、肠道菌群紊乱与孕期免疫失调密切相关。孕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FOXP3基因表达,导致免疫调节网络崩溃。

建议孕妇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注意观察关节肿痛、皮疹等异常症状,定期监测抗核抗体、补体等免疫指标。产后6周至3个月是免疫疾病高发窗口期,需加强随访。避免使用含邻苯二甲酸盐的日化产品,维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稳态调节。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肛裂 脑梗塞 膀胱肿瘤 慢性肾炎 听神经损伤 反流性食管炎 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 稳定型心绞痛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