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痢疾

宝宝拉痢疾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有什么?

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和里急后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腹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腹泻表现为频繁的黏液脓血便,每日可达数十次;发热多为中度或高热,常伴有寒战;里急后重是指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法排出的感觉。治疗方面,抗生素如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是常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液治疗是重要措施,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如米汤、稀粥和蒸蛋,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有助于预防感染。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关键,以免发展为慢性痢疾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和肠穿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痢疾性肠炎是由什么传播的?

痢疾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和避免接触污染源。痢疾性肠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食物、水源和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粪便或污染物品。不洁饮食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生冷食品或未煮熟的海鲜,容易感染。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如未经消毒的井水或河水,也可能导致感染。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粪便或污染物品,如共用毛巾、餐具等,也会传播病菌。预防痢疾性肠炎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鲜和肉类。饮用煮沸或消毒过的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勤洗手,特别是在如厕后和进食前,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厕所和厨房用具,避免接触感染者的粪便或污染物品。如果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遵医嘱进行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补液,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痢疾性肠炎的传播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密切相关,通过加强饮食卫生、勤洗手和避免接触污染源,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保障健康。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什么炎症呢?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炎症,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发热。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或头孢曲松,同时注意补液和饮食调理。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与志贺菌感染有关,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治疗细菌性痢疾时,抗生素是主要手段,环丙沙星适用于成人,阿奇霉素对儿童较为安全,头孢曲松可用于重症患者。补液治疗包括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防止脱水。饮食上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和蒸熟的蔬菜,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饮用安全的水和食用煮熟的食物。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障健康。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痢疾的大便是什么颜色?
痢疾患者的大便通常呈现为红色或暗红色,伴有黏液或脓血,治疗需及时就医,针对病因进行抗菌或抗寄生虫治疗,同时注意补液和饮食调理。痢疾是一种由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志贺菌和阿米巴原虫。感染后,肠道黏膜受损,导致出血和炎症,大便中混有血液和黏液,呈现红色或暗红色。 1、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和大便带血。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或头孢曲松,同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避免脱水。 2、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程较长,大便中可能含有坏死组织和黏液。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甲硝唑或替硝唑,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3、补液治疗:痢疾患者因腹泻和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饮食上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和蒸熟的蔬菜,避免高纤维和油腻食物。 4、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水。在痢疾高发地区,可接种痢疾疫苗,增强免疫力。发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痢疾的大便颜色异常是肠道感染的典型表现,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同时注意饮食和补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治拉痢疾的最快方法?
治疗拉痢疾最快的方法是及时补液、使用抗生素和调整饮食。拉痢疾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补液可预防脱水,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饮食调整有助于肠道恢复。 1、补液是治疗拉痢疾的关键步骤。拉痢疾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严重时可引发脱水。口服补液盐ORS是首选,能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脱水严重,需静脉输液以快速恢复体液平衡。补液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并发症。 2、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常见致病菌包括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合适的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或阿奇霉素。抗生素需按疗程服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病毒性痢疾无需使用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为主。 3、调整饮食有助于肠道修复。拉痢疾期间应避免油腻、辛辣和难消化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蒸苹果等。适量补充益生菌,如酸奶或益生菌制剂,可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腹泻。 4、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拉痢疾具有传染性,需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未煮沸的水,防止再次感染。家庭环境需保持清洁,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及时就医是重要保障。如果拉痢疾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高热、血便、严重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等,明确病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治疗拉痢疾需综合补液、抗生素、饮食调整和卫生管理,严重时及时就医。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可快速缓解症状,恢复健康。同时,预防感染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避免复发的关键。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烧伤 肠狭窄 皮肤癌 低钠血症 急性肠炎 腹膜后血肿 急性尿道炎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