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17人阅读
手术后发低烧可能与伤口炎症反应、药物反应、术后吸收热、尿路感染或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术后低热通常表现为体温37.3-38℃,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伤口炎症反应手术创伤可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局部炎症介质释放。伤口周围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体温调节中枢受刺激后引发低热。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
2、药物反应部分麻醉药物或术后镇痛泵用药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如阿片类药物可导致组胺释放。这种药物热通常无伴随症状,体温多在37.5-38.5℃波动。需告知医生用药史,必要时调整镇痛方案或改用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3、术后吸收热手术中组织损伤后坏死物质吸收可刺激体温中枢,常见于术后1-3天。体温多在37.8℃以下且自行消退,无明确感染灶。可通过适量补液促进代谢,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帮助缓解。
4、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可能引发尿道黏膜损伤,细菌沿尿管上行感染。可伴有尿频尿痛或尿液浑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左氧氟沙星片等抗菌药物,同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5、肺部感染全麻术后肺通气功能下降,痰液积聚易滋生细菌。表现为咳嗽咳痰伴低热,听诊可有湿啰音。需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痰液,严重时使用莫西沙星片抗感染治疗。
术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或持续3天以上需及时复查血常规。保持病房空气流通,适量饮用温开水促进循环。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避免辛辣刺激。早期床上活动下肢预防血栓,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伤口负担。若出现寒战、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