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9人阅读
肝管结石可能由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胆道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溶石、内镜取石、手术切除、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1、胆道感染细菌逆行感染导致胆管炎症,胆汁成分改变形成结石,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伴发热。治疗需用头孢曲松抗感染,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胆汁排泄。
2、胆汁淤积妊娠或长期禁食致胆汁浓缩沉积,形成泥沙样结石,易引发胆绞痛。建议调整饮食规律,使用茴三硫片促进胆汁分泌,必要时行ERCP取石。
3、寄生虫感染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侵入胆道,虫卵成为结石核心,伴随腹泻消瘦。需口服吡喹酮驱虫,配合消炎利胆片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清除。
4、胆道结构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张或狭窄导致胆汁引流不畅,易形成色素性结石,可能诱发胆管炎。建议行胆肠吻合术重建通道,术后服用胆宁片预防复发。
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过度节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急性发作时及时禁食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