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我父,肺间质纤维化,二、属原发性(2001年体检时,胸透结果为:双肺纹理多乱,呈网状形样变,定期检查,因无其它症状,所以没有引起本人重视)。病情较轻,身体尚好,不很衰弱。四、目前主要症状:咳嗽(较前好)、气短(憋气)、厄逆和胸前区上部不适。五、现在服用百令胶囊、易维士和中汤药,感觉中汤药效果不明显;服药体会:对丹参片、复方甘草合剂敏感,喜接受。六、根据以上基本情况和CT、胸透照片、肺功能和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颈椎病引起胸前区刺痛?

颈椎病引起胸前区刺痛可能与神经根受压、交感神经刺激或肌肉牵涉痛有关。颈椎病导致胸前区刺痛的主要因素有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心血管反射性疼痛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颈神经根时,可能引发沿神经分布的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颈部向肩部、上肢放射,部分患者会出现胸前区刺痛感。这种疼痛常伴随上肢麻木或无力。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颈托固定,配合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如颈椎牵引也可能有一定效果。

2、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时,可能引起内脏牵涉痛,表现为胸前区刺痛或闷痛。这类疼痛往往与颈部活动相关,可能伴随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治疗需针对颈椎病变,可使用氟桂利嗪胶囊、倍他司汀片等改善循环药物,配合颈椎稳定性训练。避免长时间低头可减少症状发作。

3、胸廓出口综合征

颈部肌肉紧张或解剖异常压迫臂丛神经时,可能产生胸前区及上肢疼痛。这类疼痛在特定体位如举臂时加重,可能伴随手部发凉或无力。治疗包括姿势矫正、物理治疗,严重者可考虑手术解除压迫。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B1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4、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颈部及胸背部肌肉长期紧张可能导致触发点形成,引起胸前区牵涉痛。疼痛多为钝痛或刺痛,按压特定部位可诱发。治疗以局部热敷、按摩为主,可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改善工作姿势,定期进行颈部拉伸运动有助于预防复发。

5、心血管反射性疼痛

部分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前区疼痛,但心电图检查正常。这种疼痛可能与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有关。需首先排除真正的心脏疾病,确诊后可通过颈椎治疗缓解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硝酸甘油片应急,但长期治疗仍需针对颈椎问题。

颈椎病引起的胸前区刺痛需注意与心源性疼痛鉴别。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定期进行颈部保健操。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肌肉痉挛,但若疼痛持续或加重,或伴随胸闷、气促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心脏问题。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有助于神经修复。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精神分裂症需要终身服药吗??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终身服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病情、复发风险及药物反应综合评估,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药或停药。

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核心手段。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缓解幻觉、思维紊乱等阳性症状,改善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多数患者需持续用药数年,病情稳定后可尝试在医生监督下缓慢减量。减药过程需密切监测情绪波动、睡眠变化等早期复发征兆,若出现症状反复需立即恢复原剂量。部分患者因基因易感性或多次复发,可能需要更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以维持病情稳定。

少数患者首次发病后经规范治疗可获得临床痊愈,这类患者通常满足以下条件:早期干预、症状完全缓解超过2年、社会功能损害轻微、无家族遗传史。此类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在心理治疗和定期复查基础上尝试停药。但需注意,即使停药后也需保持每年至少1次精神科随访,因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年后出现病情反复。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以监测药物副作用,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社会功能。家属需学习识别病情波动的预警信号,如昼夜节律紊乱或社交退缩加重。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若计划调整用药方案,必须由精神科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减药计划,不可自行停药。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精神病院接受老年痴呆症吗??

精神病院可以接受老年痴呆症患者。老年痴呆症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精神行为症状,精神病院可提供专业评估和干预。

老年痴呆症患者若出现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如幻觉、妄想、攻击行为或昼夜节律紊乱,精神病院能提供药物调整、行为干预和环境管理。这类机构通常配备精神科医生和护理团队,可针对激越、抑郁等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同时通过结构化活动延缓认知衰退。

部分综合医院老年科或记忆门诊更适合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侧重认知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维护。精神病院收治标准通常要求患者存在显著精神症状且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普通认知障碍未达到住院指征时建议门诊随访。

家属需携带既往病历和检查资料协助评估。住院期间应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出院后需定期复诊。日常居家环境需减少刺激源,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寻求社区康复服务支持。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精神病患者服药后胃口变大,长胖了正常吗?

精神病患者服药后胃口变大导致长胖是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或代谢功能导致体重增加,但需排除其他潜在病理因素。

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等可能直接刺激食欲中枢,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求,同时降低基础代谢率。这类药物可能干扰瘦素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脂肪合成。患者可能出现腰围增加、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表现,但通常不伴随其他内分泌疾病症状。

少数情况下体重快速增长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库欣综合征。若合并水肿、皮肤紫纹、乏力等症状,需考虑药物诱导的内分泌紊乱。某些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也可能通过组胺受体作用显著增加食欲,但较少引起病理性肥胖。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记录饮食日记。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优先选择对代谢影响较小的阿立哌唑、鲁拉西酮等药物。饮食上增加全谷物和优质蛋白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改善药物引起的代谢变化。出现持续体重增长或血糖异常时应及时复查。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结节性硬化需要长期服药吗?

结节性硬化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能累及皮肤、脑部、肾脏等多个器官,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癫痫发作、肿瘤生长等并发症。

结节性硬化患者若出现癫痫发作,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或拉莫三嗪片,以降低神经元异常放电风险。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时,可能需持续服用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片抑制肿瘤进展。对于皮肤病变如面部血管纤维瘤,可局部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部分患者存在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若引起脑积水或占位效应,需长期监测并配合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淋巴管肌瘤病,需使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控制病情发展。

结节性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脑部MRI、肾脏超声等监测,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肿瘤破裂出血。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脂高糖食物以减轻代谢负担。注意观察癫痫发作先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由神经内科、皮肤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热门标签

髌骨骨折 黄斑前膜 肌腱损伤 脾动脉瘤 POEMS综合征 舌咽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输卵管囊肿 输入袢综合征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