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育儿

请问哺乳期得了风寒感冒了,鼻塞,该怎么用药?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风寒感冒吃板蓝根有用吗?

风寒感冒吃板蓝根通常效果有限。风寒感冒主要由外感风寒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等症状,而板蓝根性寒,更适合风热感冒或热毒证候。风寒感冒的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板蓝根可能加重寒邪,需谨慎使用。

风寒感冒的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头痛身痛等,中医治疗强调发散风寒。板蓝根作为清热解毒药,常用于咽喉肿痛、口咽干燥等风热症状。若风寒感冒误用寒凉药物,可能延缓病程或导致邪气内陷。

极少数情况下,风寒感冒后期可能化热出现咽痛、黄痰等症状,此时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板蓝根。但初期单纯风寒阶段不建议自行服用。风寒感冒患者更适宜选择生姜红糖水、葱白豆豉汤等温性食疗方,或遵医嘱使用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辛温解表药物。

风寒感冒期间需注意保暖避风,饮食宜温热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三天或出现高热、胸闷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板蓝根作为常用中成药,使用前应辨证施治,风寒与风热感冒的用药原则不同,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日常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怎么缓解风寒感冒头疼?

风寒感冒头疼可通过饮用姜糖水、热敷额头、按摩太阳穴、服用感冒清热颗粒、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缓解。风寒感冒通常由受凉、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头痛等症状。

1、饮用姜糖水

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红糖能温中补虚。将生姜切片与红糖一同煮沸后饮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驱散体内寒气。饮用后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风寒感冒初期使用效果较好,若出现咽喉肿痛等风热症状则不宜使用。

2、热敷额头

用温热毛巾敷于前额部位,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热敷可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减轻血管痉挛性头痛。每次热敷持续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注意避免烫伤,皮肤敏感者可在毛巾与皮肤间垫一层棉布。

3、按摩太阳穴

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太阳穴,顺时针方向揉按3-5分钟。按摩能缓解头部肌肉紧张,促进气血运行,对缓解胀痛型头痛效果明显。操作时保持环境温暖,按摩后可配合深呼吸放松。高血压患者需控制按压力度。

4、服用感冒清热颗粒

该药物含荆芥穗、防风等成分,具有解表散寒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等症状。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滋补类中药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若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5、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时人体修复功能增强,能促进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建议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帮助入眠。保持卧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枕头高度适中以防加重颈部肌肉紧张。合并发热时需增加休息时间。

风寒感冒期间应避免吹风受凉,外出时可佩戴帽子围巾。饮食宜清淡温热,适量食用葱白、紫苏等辛温食材。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每日开窗通风2-3次。若头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帮助阳气升发。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宝宝风寒感冒吃什么药?

宝宝风寒感冒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药物。风寒感冒多由受凉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需注意与风热感冒区分。

一、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复方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适用于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该药需严格按年龄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药物联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服药后避免剧烈运动。

二、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由广藿香、菊花、连翘等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散寒功效,适合风寒感冒初期使用。对于伴有轻微咳嗽、咽痒的患儿效果较好。服药期间需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出现皮疹或腹泻应停药。中药制剂起效较慢,需坚持服用2-3天观察疗效。

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含柴胡、桂枝等成分,能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伴随低热的情况。该药通过发汗促进退热,服药后需适当补充水分。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感染因素。

四、荆防颗粒

荆防颗粒主要成分为荆芥、防风,具有辛温解表作用,对风寒感冒引起的恶寒无汗、肌肉酸痛效果明显。婴幼儿使用时可将颗粒溶于温水后少量多次喂服。服药后观察是否有出汗反应,若无明显改善需考虑调整用药方案。

五、正柴胡饮颗粒

正柴胡饮颗粒由柴胡、黄芩等组成,既能疏散风寒又可和解表里,适用于风寒感冒伴有食欲不振、情绪烦躁的患儿。该药味道偏苦,可加入少量蜂蜜调味。脾胃虚寒患儿慎用,服药期间出现腹痛腹泻需及时停药。

家长需注意保持宝宝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适当增加饮水量,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食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或感冒持续超过一周未缓解,须立即就医。不建议自行联合使用多种感冒药,所有药物使用前应咨询儿科避免过量用药或重复用药。日常可通过适时增减衣物、夜间保暖等方式预防风寒感冒。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经常风寒感冒是怎么回事?

经常风寒感冒可能由免疫力低下、环境温度骤变、缺乏运动、慢性鼻炎、贫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适度锻炼、治疗原发病、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

1、免疫力低下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日常需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类,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2、环境温度骤变

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超过10摄氏度时,冷空气刺激会抑制鼻腔纤毛摆动功能。建议外出时佩戴围巾保护风池穴,居家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

3、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会使肺活量降低,肺泡通气量减少。每周进行3-5次八段锦或快走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

4、慢性鼻炎

鼻黏膜长期炎症会导致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可能伴随鼻塞、头痛等症状。可用生理海水鼻腔喷雾冲洗,严重时需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控制炎症,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5、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组织供氧不足,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动物肝脏和红肉摄入,必要时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片和维生素B12片。

预防反复风寒感冒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饮用生姜红枣茶有助于驱散体表寒气,冬季晨起后用温水含漱咽喉能增强局部抵抗力。合并持续发热或脓涕超过一周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排除细菌性鼻窦炎等继发感染。儿童及老年人出现精神萎靡、食欲明显下降等表现时,家长需警惕肺炎可能,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风热风寒感冒的区别?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症状表现、舌苔脉象、季节倾向、治疗原则。

1、病因不同

风寒感冒多因感受风寒邪气引起,常见于气温骤降或受凉后。风热感冒则由风热邪气侵袭所致,多发生在气候温热或体内积热时。两者病邪性质截然相反,风寒属阴邪,风热属阳邪,这决定了后续症状与治疗的差异。

2、症状表现

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为特征,患者常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风热感冒则发热重恶寒轻,伴有明显出汗、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鼻塞流浊涕。两者虽均有呼吸道症状,但分泌物性状与全身反应截然不同。

3、舌苔脉象

风寒感冒可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则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通过舌诊脉诊可明确鉴别,风寒者舌象偏淡,风热者舌质偏红,这是辨证的重要依据。

4、季节倾向

风寒感冒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与低温环境直接相关。风热感冒更常见于春夏之交或夏秋之际,此时气候温热且湿度较大,容易滋生热邪。但现代因空调使用普及,夏季风寒感冒也时有发生。

5、治疗原则

风寒感冒需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感冒清热颗粒等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多用银翘散、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误用药物可能加重症状,如风寒感冒误服寒凉药会导致邪气内陷。

无论风寒风热感冒,均需注意休息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风寒者可适量饮用姜茶驱寒,风热者可用菊花茶清热。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胸闷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平时加强锻炼、保持室内通风、随气温增减衣物,有助于预防感冒发生。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早产儿 残胃炎 骨坏死 阿-斯综合征 胫前动脉损伤 腔隙性脑梗死 半侧颜面萎缩症 高胡萝卜素血症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