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发烧38.6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15个月宝宝发烧38.6℃睡着了要不要紧?

15个月宝宝发烧38.6℃睡着了通常不要紧,但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

婴幼儿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常见反应,体温38.6℃属于中等程度发热。睡眠状态有助于机体恢复,若宝宝呼吸平稳、面色正常、无抽搐或异常哭闹,可暂不唤醒服药。建议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保持室温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可准备退热贴备用,若体温超过38.5℃或出现手脚冰凉、寒战等症状,需及时唤醒喂服退热药。

若睡眠中出现呼吸急促超过40次/分、持续呻吟、皮肤出现瘀斑或意识模糊,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神经系统受累,需立即就医。早产儿、有热性惊厥史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更需提高警惕。夜间发热建议家长轮流值守,避免因疲劳延误观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量多次喂温水或母乳。记录发热时间、用药情况及精神状态变化,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捂汗等错误降温方式。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发烧38.6℃怎么治疗?

发烧38.6℃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支持、病因治疗、休息观察等方式治疗。体温升高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或额头贴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设定点。用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3、补液支持

发热加速体液蒸发,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高糖饮品加重脱水。

4、病因治疗

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配合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伴随咳嗽咳痰可加用氨溴索化痰。所有药物均需医生评估后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休息观察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每2-4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规律。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抽搐、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儿童出现热性惊厥应立即侧卧防止窒息。

发热期间宜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体温持续3天不降或超过40℃需急诊处理。婴幼儿、孕妇、慢性病患者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退热后仍要维持1-2天观察期,注意有无原发病加重迹象。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发烧38.6吃什么药?

宝宝发烧38.6摄氏度可考虑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具体用药需结合年龄、体重及伴随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布洛芬混悬液:

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发热和轻度疼痛。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作用,需注意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用药间隔不少于6小时。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

2、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退热效果温和,对胃肠道刺激较小。该药物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挥解热作用,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使用时应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3、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中成药制剂,含柴胡、桂枝等成分,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具有发汗解表功效,适合轻度发热且无并发症的情况。使用期间需观察出汗情况,避免与西药退热剂同时使用,可能增强发汗导致虚脱。

4、用药注意事项:

38.6摄氏度属于中度发热,若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抽搐、嗜睡、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用药前需排除脱水症状,保证充足液体摄入。退热药物仅对症治疗,需同时查明发热原因,避免掩盖病情。

5、物理降温辅助:

可配合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物理方法辅助退热。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发热期间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易吸收液体。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比单纯关注体温数值更重要。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如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增加代谢负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泥。维持适度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监测体温变化曲线,记录发热时间规律。退热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防止着凉。如出现皮疹、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有助于散热。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38.6度算是高烧吗?

宝宝体温38.6摄氏度属于中等程度发热。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及超高热41℃以上,实际需结合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

1、体温标准:

儿童正常腋温范围为36-37.2℃,38.6℃已超出正常范围1.4℃。该体温处于中等发热区间,但未达需紧急处理的高热标准。需注意早产儿、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相同体温可能提示更严重情况。

2、持续时间:

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反复升至38.5℃以上需警惕。病毒感染常呈自限性3-5天,细菌感染可能持续升温。记录发热曲线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体温骤升骤降可能提示特殊感染。

3、伴随症状:

需观察是否伴随拒食、嗜睡、皮疹或抽搐。出现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耳部牵拉痛可能为中耳炎;尿频尿急需排查泌尿系感染。这些症状比单纯体温数值更具评估价值。

4、年龄差异:

3个月以下婴儿免疫系统未成熟,任何发热都需立即就医。1岁以下幼儿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持续发热超12小时应就诊。学龄前儿童精神状态良好时可居家观察1-2天。

5、测量误差:

哭闹、包裹过厚、餐后测量可使体温假性升高0.3-0.5℃。建议安静状态下复测,首选电子体温计测腋温,水银体温计需测量5分钟以上。耳温枪需对准鼓膜且双耳测量取平均值。

保持室内24-26℃通风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促进散热。可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少量多次补充母乳或电解质水,观察尿量及颜色。若发热伴手脚冰凉提示体温可能继续上升,需警惕热性惊厥。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用药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病程变化。6个月以上婴幼儿体温超过38.5℃且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宝宝发烧38.6℃如何处理?

宝宝发烧38.6℃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环境因素、脱水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温在24-26℃。物理降温适合体温上升期使用,若宝宝出现寒战应停止。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可考虑使用退热药,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给药前需确认宝宝无药物过敏史,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种药物不宜交替使用,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退热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病因。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母乳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应保持每4-6小时一次,尿液呈淡黄色。拒绝饮水的宝宝可用滴管或勺子喂水。脱水表现为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哭时无泪,需立即就医。

4、观察症状: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最高温度及热型变化。注意是否伴随皮疹、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警惕热性惊厥先兆如眼神呆滞、四肢僵硬。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发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40℃需紧急就诊。

5、及时就医:

出现嗜睡难醒、呼吸急促、嘴唇发紫、颈部僵硬等危险症状应立即就医。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严重病例可能需住院治疗。疫苗接种后发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流质食物。发热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剧烈活动。可准备退热贴备用,但效果有限。家长需保持冷静,每2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比体温数值更重要,轻微发热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持续高热不退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时,务必及时到儿科专科就诊。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耳鸣 产后子痫 额叶肿瘤 大疱性鼓膜炎 结节性血管炎 颈部韧带扭伤 落叶型天疱疮 肺炎支原体感染 急性细菌性痢疾 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紊乱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