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心脏疾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脏起搏器治疗什么疾病?

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停搏、心动过缓等疾病。心脏起搏器通过电脉冲刺激心肌收缩,帮助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1、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房结功能障碍是指心脏天然起搏点功能异常,导致心率过慢或不规则。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心脏起搏器可替代窦房结发放电信号,维持适当心率。常见治疗药物包括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但严重病例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2、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指心房与心室间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分为一度至三度阻滞。三度阻滞患者心率极低,可能引发阿-斯综合征。起搏器可建立人工传导通路,二度Ⅱ型及三度阻滞通常需永久起搏器治疗。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暂时提升心率。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与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常见于老年人群。患者可能突发心悸后出现长时间心脏停搏。双腔起搏器能同时处理快慢心率问题,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可改善症状。

4、心脏停搏

心脏停搏指心脏电活动完全停止,属于急危重症。临时起搏器可用于抢救突发心脏停搏,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发作的长间歇性停搏患者,常需配合心电监护设备监测病情变化。

5、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指静息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可能由心肌缺血、药物副作用或退行性病变引起。起搏器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有症状性心动过缓。部分患者需选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能根据活动量自动调节起搏频率。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检查设备工作状态,避免接触强电磁场。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术后早期限制上肢剧烈活动。均衡饮食控制血压血糖,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起搏器功能。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乘机安检时主动告知工作人员。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心脏后负荷过重见于哪些疾病?

心脏后负荷过重主要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肥厚型心肌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些疾病通过不同机制增加心脏射血阻力,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厚或功能衰竭。

1、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需对抗更高的外周血管阻力,导致左心室壁增厚。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进展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甚至心力衰竭。治疗需结合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2、主动脉瓣狭窄:

瓣膜开口面积减小迫使左心室加强收缩以维持心输出量,引发向心性肥厚。重度狭窄可能伴随心绞痛、晕厥等症状。治疗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外科手术,轻度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

3、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加重,初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晚期可能出现右心衰竭。治疗需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同时避免高原环境。

4、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异常增厚直接增加心室射血阻力,常见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猝死,需避免剧烈运动。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严重病例考虑室间隔切除术。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低氧血症引发肺血管重构,最终导致右心室扩大和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期可能诱发肺源性心脏病。治疗重点在于改善通气功能,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氧疗,戒烟是关键预防措施。

日常需监测体重变化和下肢水肿情况,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采用低脂低盐饮食,增加深海鱼类摄入以补充ω-3脂肪酸。根据心肺功能评估结果选择步行、太极等有氧运动,避免屏气用力动作。睡眠时保持半卧位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室功能变化。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心脏瓣膜性疾病彩超能检查吗?

心脏瓣膜性疾病可通过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彩超能够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评估瓣膜是否存在狭窄、关闭不全或钙化等问题。

1、彩超原理:彩超利用超声波反射成像技术,通过探头向心脏发射超声波,接收反射信号后生成动态图像。心脏瓣膜的形态、厚度、活动度以及血流方向等均可通过彩超清晰显示,帮助医生判断瓣膜是否存在病变。

2、瓣膜狭窄:彩超可以测量瓣膜开口面积,评估瓣膜狭窄程度。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时,彩超可显示瓣膜增厚、钙化,并测量跨瓣压差,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瓣膜关闭不全:彩超能够观察瓣膜关闭时的状态,评估是否存在反流。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彩超可显示瓣膜对合不良,并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反流血流的范围和速度,判断反流的严重程度。

4、瓣膜钙化:彩超可以检测瓣膜是否存在钙化,评估钙化的范围和程度。钙化瓣膜通常表现为回声增强,活动受限,彩超可帮助医生判断钙化是否影响瓣膜功能,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5、其他病变:彩超还可检测心脏瓣膜的其他病变,如瓣膜脱垂、瓣膜穿孔等。瓣膜脱垂时,彩超可显示瓣膜部分或全部脱入心房,瓣膜穿孔时,彩超可观察到瓣膜上的缺损及异常血流。

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定期复查彩超,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心脏疾病的常见症状?

心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疲劳和头晕。这些症状可能因心脏功能异常、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

1、胸痛:胸痛是心脏疾病的典型症状,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或心肌缺血有关。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左肩、手臂或下颌,伴有压迫感或紧缩感。若出现持续性胸痛,应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能与心力衰竭或肺部淤血有关。患者在活动或平卧时症状加重,伴有咳嗽或咳粉红色泡沫痰。建议限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减轻症状。

3、心悸:心悸通常由心律失常引起,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可能与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心脏结构异常有关。建议避免咖啡因和酒精,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测。

4、疲劳:疲劳可能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或贫血有关。患者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轻微活动即感疲惫。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以增强体质。

5、头晕:头晕可能与低血压或脑供血不足有关。患者可能伴有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症状。建议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坐位快速站起,必要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心脏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鱼类。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脏疾病。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为什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引起心脏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心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等问题。治疗包括控制甲亢、改善心脏症状及预防并发症。 1、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导致心脏负担加重。长期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会使心脏过度工作,可能导致心肌肥厚或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甲亢患者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甲状腺激素刺激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跳不规则,严重时可能引发血栓或中风。 3、心脏扩大:持续的高心输出量使心脏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心脏扩大是甲亢性心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需及时干预。 4、心力衰竭:甲亢患者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心肌耗氧量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甲亢性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需积极治疗。 5、治疗方法:控制甲亢是首要任务,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对于心脏症状,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缓解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需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利尿剂治疗。 6、生活方式调整:甲亢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咖啡因摄入。饮食上需限制碘的摄入,避免食用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7、定期监测:甲亢患者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及心脏状况,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问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心脏疾病的机制复杂,但通过积极控制甲亢、改善心脏症状及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心脏问题。患者需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口角炎 糖尿病 包皮包茎 贝尔面瘫 恶性蓝痣 扁平黄色瘤 非洲锥虫病 基底细胞瘤 桡骨下端骨折 脉络丛乳头状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