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体检科 > 检验科

几次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一致,都是:淋巴细胞百分数偏低18.1正常值(20~40);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偏高74.9正常值(50~70);平均血小板体积7.8fL、血小板分布宽度8.5fL、大血小板比率8.3都偏低,是不是很不正常啊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鼻窦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三个方法治鼻窦囊肿很不错?

鼻窦囊肿通常可通过药物治疗、鼻内镜手术、穿刺抽吸等方式治疗。

鼻窦囊肿可能与慢性鼻窦炎、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头痛、面部压迫感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选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鼻内镜手术适用于囊肿较大或症状明显的患者,通过微创方式切除囊肿并改善鼻窦引流。穿刺抽吸适用于较小的囊肿,通过穿刺引流囊液缓解症状,但可能需重复进行。

日常应保持鼻腔干燥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复查监测囊肿变化。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胃泌素17偏低很严重吗?

胃泌素17偏低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多数情况下可能由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抑酸药使用等引起,少数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胃部手术相关。

胃泌素17是胃窦G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功能是刺激胃酸分泌。若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偏低,胃黏膜萎缩会减少G细胞数量,此时可能伴随胃酸分泌不足、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也可能反馈性抑制胃泌素分泌,但停药后通常逐渐恢复。部分患者因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胃壁细胞抗体攻击G细胞,可能伴随恶性贫血或维生素B12缺乏,需通过血清学检查和胃镜进一步诊断。胃大部切除术后因胃窦部缺失,胃泌素17水平会显著降低,可能需长期营养支持和消化酶替代治疗。

若因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或卓-艾综合征等罕见病导致胃泌素17异常降低,可能伴随严重电解质紊乱或反复消化道溃疡,需通过增强CT或奥曲肽扫描明确诊断。某些遗传性内分泌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也可能影响胃泌素分泌,但概率较低。

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品刺激胃黏膜,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若长期存在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或贫血,建议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胃镜和血液检查。避免自行调整抑酸药用量,需遵医嘱规范治疗。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胃泌素17偏低怎样调理?

胃泌素17偏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补充营养、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等方式调理。胃泌素17偏低可能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抑酸药使用、维生素B12缺乏或自身免疫性胃炎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豆制品,有助于胃黏膜修复。减少辛辣刺激、高盐、腌制食品摄入,避免加重胃黏膜损伤。可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等,减轻胃肠负担。

2、改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应激性胃酸分泌异常。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均会抑制胃泌素分泌。餐后适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3、补充营养

缺乏维生素B12或铁元素可能影响胃泌素分泌,可遵医嘱补充甲钴胺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适量摄入含锌食物如牡蛎、坚果,锌元素参与胃蛋白酶合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合维生素制剂。

4、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常用四联疗法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选用替普瑞酮胶囊、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禁用非必要抑酸药物。

5、定期监测

每3-6个月复查胃泌素17水平及胃镜检查,评估胃黏膜状态。监测血清维生素B12、叶酸、铁代谢指标。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排查恶性贫血或胃癌风险。

胃泌素17偏低者日常需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烫或过冷食物刺激胃部。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烧烤。保持口腔卫生,餐后漱口预防幽门螺杆菌重复感染。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若伴随反酸烧心,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睡眠。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消化科医师指导,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肠胃老是胀气很不舒服怎么办?

胃肠老是胀气很不舒服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热敷按摩、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胃肠胀气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消化不良、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如豆类、洋葱、西蓝花等,避免进食过快或暴饮暴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吞咽过多空气。

2、适量运动

饭后半小时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气。避免立即躺卧或久坐不动,可顺时针按摩腹部辅助气体排出。日常保持规律运动习惯,如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改善胃肠功能。

3、热敷按摩

用热毛巾敷于腹部或双手搓热后顺时针按摩脐周,每次持续10-15分钟。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为宜,可配合薄荷精油等辅助缓解胀气。注意避免饭后立即进行腹部按摩。

4、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硅油片、复方消化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可改善蠕动异常。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5、就医检查

持续胀气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时,需进行胃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疾病有关,确诊后需针对性治疗。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影响胃肠功能。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限制碳酸饮料、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症状反复或加重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等食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预防胀气发生。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黑色素瘤血常规检查有异常吗?

黑色素瘤患者的血常规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但晚期可能出现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黑色素瘤早期一般不会引起血常规指标变化,因为肿瘤未侵犯骨髓或未发生广泛转移。随着病情进展,若肿瘤转移至骨髓或引发慢性消耗,可能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的贫血表现,或血小板计数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因肿瘤释放炎症因子,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

黑色素瘤晚期发生肝转移时,可能因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肺转移可能因慢性炎症反应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若肿瘤侵犯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同时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三系减少。这些血常规异常通常提示疾病已进入终末期。

建议黑色素瘤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发现异常指标应及时就医完善影像学检查。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热门标签

肌病 肝硬化 残胃炎 瘢痕子宫 垂体卒中 鼻中隔穿孔 染色体异常 慢性肾盂肾炎 膀胱乙状结肠瘘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