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急性水肿会咽炎要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经期肚子胀痛是怎么办?

经期肚子胀痛可通过热敷、饮食调节、适度运动、药物缓解、心理放松等方式治疗。经期肚子胀痛通常由子宫收缩、激素波动、盆腔充血、胃肠道功能紊乱、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1、热敷:热敷腹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敷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有效减轻疼痛,同时避免烫伤皮肤。

2、饮食调节:避免摄入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胃肠道刺激。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红糖姜茶、红枣、桂圆等,有助于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每日饮水保持在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

3、适度运动: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盆腔充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每日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运动后注意保暖。

4、药物缓解: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毫克,每日2次、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次500毫克,每日3次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中药如益母草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也有助于调节月经。

5、心理放松:经期情绪波动可能加重疼痛,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减轻不适感。

经期肚子胀痛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6和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适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缓解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休息。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9岁儿童大便干燥怎么办?

9岁儿童大便干燥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改善排便习惯、补充水分和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大便干燥通常由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水分摄入不足、排便习惯不良和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建议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如燕麦、菠菜、苹果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便秘。

2、增加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3、改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尤其是早餐后,此时肠道蠕动较为活跃。排便时保持放松,避免用力过猛。

4、补充水分: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排便。建议每天饮用6-8杯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柠檬汁或蜂蜜,增加口感。

5、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或益生菌,改善肠道功能。常用药物包括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次,每日1-2次、聚乙二醇4000散10g/次,每日1-2次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袋/次,每日2次。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6-8杯水。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或益生菌,改善肠道功能。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缓解9岁儿童大便干燥的问题。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初生婴儿黄疸对照值?

初生婴儿黄疸对照值是根据新生儿的日龄和胆红素水平来判断黄疸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初生婴儿黄疸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溶血、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

1、日龄对照:初生婴儿黄疸的胆红素水平与日龄密切相关。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多为病理性,需立即就医;出生后2-3天胆红素水平逐渐升高,通常不超过12.9mg/dL;出生后4-7天胆红素水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2、胆红素类型:胆红素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则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黄疸的诊断需结合胆红素类型和水平。

3、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较长,称为母乳性黄疸。这种情况通常无害,胆红素水平不会过高,婴儿一般状态良好,无需特殊处理。

4、光照疗法: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的婴儿,光照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便于排出体外。光照疗法安全有效,适用于中度黄疸。

5、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可能导致溶血性黄疸,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这种情况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以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初生婴儿黄疸的护理需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确保喂养频率,避免黄疸加重;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识别病理性黄疸。适当的光照和轻柔的按摩也有助于缓解黄疸症状。若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胆红素水平过高,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看胃病一定要做胃镜吗?

看胃病不一定需要做胃镜,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胃病都需要通过胃镜确诊。胃镜检查适用于疑似胃溃疡、胃炎、胃癌等严重疾病的情况,而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轻度胃酸反流等常见胃病,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和病史选择其他检查方式或直接进行治疗。是否需要胃镜检查,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1、胃镜检查的适用性:胃镜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胃部器质性病变,如胃溃疡、胃炎、胃癌等。它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胃部疾病的金标准。对于长期胃痛、呕血、黑便等症状的患者,胃镜检查是必要的。

2、其他检查方式:对于轻度胃病,医生可能会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方式。例如,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或血液检查完成;胃酸反流可以通过食管pH监测进行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则主要通过症状和病史诊断,无需胃镜检查。

3、症状与病史评估: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胃镜检查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史。如果患者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会增加。对于年轻患者或症状轻微者,医生可能会优先选择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4、胃镜检查的风险:胃镜检查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穿孔或麻醉相关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医生会评估风险与收益,决定是否进行胃镜检查。

5、治疗与随访:对于确诊的胃部疾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例如,胃溃疡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和抗生素如阿莫西林1g每日两次;胃癌患者则需手术或化疗。治疗后,医生会定期随访,必要时复查胃镜。

在日常生活中,胃病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消化,减少胃部不适。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有助于胃部健康。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孕期控糖后引起便秘?

孕期控糖后引起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补充水分、规律排便、使用益生菌等方式缓解。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改变、肠道蠕动减慢、水分摄入不足、激素水平变化、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避免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缓解便秘。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选择燕麦、糙米、菠菜、苹果等食物。

2、增加运动: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避免剧烈运动。散步时保持匀速,每天坚持30分钟,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3、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燥,加重便秘。建议早晨空腹喝一杯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4、规律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有助于建立规律的排便反射。每天固定时间如早晨起床后或饭后30分钟内排便,有助于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5、使用益生菌:适量补充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便秘。益生菌可通过酸奶、发酵食品或益生菌补充剂摄入,建议每日摄入量在10亿-100亿CFU之间。

孕期控糖后引起便秘可通过饮食、运动、水分补充、规律排便、益生菌摄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建议孕妇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同时保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早晨空腹喝一杯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有助于建立规律的排便反射。适量补充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便秘。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缓解孕期控糖后引起的便秘问题。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黑癣 银屑病 白线疝 曲霉病 肌腱损伤 炭黑尘肺 急性心包炎 风湿性关节炎 盆腔脂肪增多症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