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请问痔疮能不能治好啊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样治疗老年性膀胱炎?

老年性膀胱炎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局部热敷、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中药调理、膀胱灌注治疗等方式改善。老年性膀胱炎通常与泌尿系统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尿路梗阻、细菌感染、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水习惯

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分次少量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膀胱负担。可适当饮用蔓越莓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可能抑制大肠杆菌黏附膀胱黏膜。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2、局部热敷

下腹部热敷可缓解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不适。使用40℃左右热水袋包裹毛巾敷于耻骨上方,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热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皮肤感觉迟钝者需防止烫伤。合并血尿或发热时应暂停热敷。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可覆盖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使用抗生素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完成规定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不可自行购买抗菌药物服用。

4、中药调理

湿热下注证可选用八正颗粒清热利湿,肾气不足者适用金匮肾气丸温阳化气。中药汤剂如车前草、金钱草等利尿通淋药材需由中医师辨证配伍。注意中药与西药服用间隔2小时以上,长期服用需定期复查电解质。

5、膀胱灌注治疗

顽固性膀胱炎可采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修复黏膜屏障,或庆大霉素灌注控制局部感染。需由泌尿外科医生操作,灌注后保留药液30分钟再排出。灌注期间可能出现尿频加重,通常2-3次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

老年患者需注意会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适量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反复或出现血尿、腰痛时应及时复查尿常规与泌尿系统超声。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尿路感染。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不开刀能治疝气吗?

疝气部分情况下可以不开刀治疗,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决定。疝气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疝气带固定、注射硬化剂、腹腔镜手术等。

1、保守治疗

早期或症状轻微的腹股沟疝、脐疝等,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或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配合适度运动增强腹肌力量。婴幼儿脐疝多数在2岁前可自愈,家长需注意观察疝块变化,避免哭闹时腹腔压力骤增。

2、药物治疗

对于因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疝气,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缓解咳嗽,或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困难。药物仅能缓解诱因,无法根治疝缺损,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3、疝气带固定

适用于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医用疝气带通过物理压迫防止肠管脱出,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磨损或肌肉萎缩。需每日检查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夜间睡眠时可暂时解除压迫。

4、注射硬化剂

少数小型脐疝或切口疝可采用聚桂醇注射液等硬化剂治疗,通过刺激局部组织增生闭合疝环。该方法复发率较高,可能引起局部硬结或疼痛,不适用于缺损直径超过2厘米的疝气。

5、腹腔镜手术

虽属于微创手术范畴,但仍是目前根治疝气的主要方式。相比传统开刀,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适用于反复脱出、嵌顿风险高的患者,以及儿童腹股沟疝等特殊情况。

疝气患者日常应保持体重稳定,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腹腔压力。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燕麦片、西蓝花预防便秘,咳嗽时用手按压疝环部位减少冲击。建议每3个月复查超声评估疝环变化,若出现包块变硬、疼痛加剧等嵌顿征兆须立即就医。老年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时,家属需协助记录疝块大小变化及不适症状。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胃疼拉肚子拉稀水样?

胃疼伴随拉稀水样便可能是急性胃肠炎的表现,通常与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禁食观察、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禁食观察

胃肠黏膜急性炎症期需暂停进食4-6小时,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可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观察排便频率与腹痛变化,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

2、口服补液盐

腹泻导致电解质丢失时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散,每袋兑250毫升温水服用。该药物含氯化钠、氯化钾等成分,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儿童或老年人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3、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并保护黏膜,缓解水样便症状。成人每次1袋每日3次,儿童酌减。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便秘,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4、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含长型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需冷藏保存,温水送服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服。

5、诺氟沙星胶囊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该药对沙门菌、志贺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人禁用,用药期间避免阳光直射。

恢复期选择低脂少渣饮食如米汤、软面条,逐步增加蒸蛋羹、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及高糖饮品。每日补充1000-1500毫升水分,可饮用淡绿茶或焦米汤。若出现发热、血便或持续腹痛,需立即消化内科就诊并进行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处理呕吐物或排泄物时佩戴手套。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女性急性膀胱炎的症状?

女性急性膀胱炎的症状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及血尿。急性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发热或尿液浑浊,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尿频

尿频是膀胱黏膜受炎症刺激的典型表现,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严重时可能每隔数分钟产生尿意。这种症状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有关,夜间也可能频繁起夜。尿频常为首发症状,需与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鉴别。

2、尿急

尿急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强烈排尿欲望,常伴有控制困难,可能与炎症导致膀胱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部分患者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需及时如厕。尿急症状在饮水后加重,但限制液体摄入可能加重感染,应保持适量饮水。

3、尿痛

排尿时尿道灼烧感或刺痛是膀胱炎的特征性症状,尤其在排尿终末时疼痛加剧。这种疼痛源于炎症介质刺激尿道黏膜,可能放射至会阴部。尿痛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严重者可能因疼痛产生排尿恐惧。

4、下腹部不适

膀胱区胀痛或压迫感常见于耻骨上方,在膀胱充盈时加重,排尿后可能暂时缓解。体检可发现膀胱区压痛,但无反跳痛。这种不适与膀胱壁充血水肿有关,需与盆腔炎、卵巢疾病等引起的疼痛区分。

5、血尿

约30%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液可呈洗肉水样或淡红色。血尿源于膀胱黏膜毛细血管破裂,通常为全程血尿。若血尿伴随血块或持续不缓解,需警惕结石、肿瘤等并发症。

急性膀胱炎患者应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不当。可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洗,性交后及时排尿。饮食需忌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腰痛,提示可能进展为肾盂肾炎,须立即就医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道炎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尿道炎可能引发尿路感染扩散、肾功能损害、生殖系统炎症等危害。尿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需及时干预避免并发症。

1、尿路感染扩散

尿道炎未及时治疗时,病原体可能逆行向上侵袭膀胱或肾脏,导致膀胱炎或肾盂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腰痛、血尿等症状。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排尿。

2、肾功能损害

反复发作的尿道炎可能引起慢性肾盂肾炎,导致肾实质损伤。长期炎症刺激可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严重时需进行肾功能替代治疗。早期可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监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3、生殖系统炎症

女性患者可能并发阴道炎、盆腔炎,男性可能诱发前列腺炎或附睾炎。这类继发感染会加重下腹坠胀、分泌物异常等症状。治疗需联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必要时进行物理治疗。

4、尿道狭窄

慢性尿道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尿道黏膜纤维化,形成尿道狭窄。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线变细,严重时需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成形术。急性期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缓解炎症。

5、妊娠并发症

孕妇患尿道炎可能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妊娠期用药需谨慎,通常选择头孢地尼胶囊等B类抗生素,同时通过尿培养指导用药。建议孕早期常规进行尿检筛查。

尿道炎患者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潮湿。选择纯棉透气内衣,性生活后及时排尿。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可适量食用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出现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时,须立即就医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热门标签

脑瘫 肝脓肿 少精症 食管囊肿 慢性牙髓炎 砷化物中毒 轻度抑郁发作 静脉炎后综合症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