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看病助手
首页
症状
疾病
问答
医院
医生
挂号
资讯
资讯
育儿
减肥
美容
整形
心理
中医
体检
保健
首页
>
妇产科
两次月经期间不明原因少量出血会影响怀孕吗
提问时间:2013-03-13 23:56
|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左右都没避孕过一直没
怀孕
,B超和阴道镜都检查过,就是宫颈口有点左偏,其他的都没什么,会不会跟两次月经间少量出血有关,以前误以为是排卵期出血,后来检查说不是的,但也没说是因为什么,哪些原因会导致成这种出血?这种出血会影响怀孕吗?
全部回答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病情分析:你好,原因很多,一般与内分泌紊乱等有关,可服乌鸡白凤丸,或八珍益母丸,益母草颗粒等
指导意见:可以多吃鱼汤和豆芽等食物比较好的,再有多休息,如果身体非常的疲劳也会造成的,吃一些蛋类食物也是比较好的
回答于2013-03-14 00:03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叙述,初步考虑是妇科炎症引起,不用太过担心的
指导意见:妇科炎症只要不是特别严重,一般不会影响怀孕的
回答于2013-03-14 00:06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问题我已知悉,你的情况最好做个全面的检查,包括孕酮的检查。
指导意见:注意及时的保健和治疗,对于不正常的出血,常考虑宫颈疾病,及时的复查有必要,有情况再联系。
回答于2013-03-14 00:22
相关问答
什么叫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和瘙痒,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持续超过6周。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避免诱因。 1、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有家族病史,遗传易感性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病例,建议定期进行皮肤健康检查,并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或物理刺激(如冷热变化、压力)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环境刺激。 3、免疫系统异常 慢性荨麻疹常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感染。通过血液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 4、生理因素 压力、疲劳、内分泌失调等生理因素可能加重症状。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如瑜伽、散步),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病情。 5、饮食调整 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辛辣食物)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尝试低组胺饮食,避免高组胺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 6、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慢性荨麻疹,可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作为一线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慢性荨麻疹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长期存在可能影响生活质量。通过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子宫腺肌症症状不明显需要治疗吗?
子宫腺肌症症状不明显也需要治疗。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虽然症状可能不明显,但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生育能力。 1、原因分析 子宫腺肌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 -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辐射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 生理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特别是雌激素过高,可能诱发子宫腺肌症。 - 病理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可能引发子宫腺肌症。 2、治疗建议 即使症状不明显,也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 - 药物治疗:使用口服避孕药、 GnRH 激动剂、孕激素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缓解症状。 -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手术方式。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缓解症状。 3、就医建议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有家族病史或疑似症状的女性,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子宫腺肌症虽然症状不明显,但仍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通过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定期检查和及时就医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前置胎盘是不是胎动不明显?
前置胎盘可能导致胎动不明显,但并非所有前置胎盘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胎动不明显可能与胎盘位置、胎儿活动空间受限或孕妇感知能力有关。前置胎盘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1、前置胎盘与胎动不明显的关系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口。胎盘位置较低可能限制胎儿的活动空间,导致胎动感觉减弱。胎盘位置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供氧和营养,进一步减少胎动频率。孕妇的感知能力也会影响胎动的感受,尤其是初次怀孕或腹部脂肪较厚的女性。 2、前置胎盘的原因 前置胎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前置胎盘病史可能增加风险。 - 环境因素:多次流产、剖宫产或子宫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增加前置胎盘概率。 - 生理因素:高龄孕妇、多胎妊娠或胎盘面积较大时,胎盘更容易附着在子宫下段。 - 病理因素:子宫内膜炎症或子宫肌瘤等疾病可能影响胎盘正常附着。 3、前置胎盘的治疗方法 前置胎盘的治疗需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 保守观察:对于无明显出血或症状较轻的孕妇,医生可能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并定期监测胎盘位置和胎儿发育。 - 药物治疗: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预防早产,或补充铁剂改善贫血症状。 -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出血或危及母婴安全的情况,可能需提前剖宫产。手术时机和方式需由医生评估决定。 4、如何改善胎动感知 - 调整姿势:侧卧位可能增加胎动感知,尤其是左侧卧位可改善胎盘血流。 - 记录胎动:每天固定时间记录胎动次数,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饮食调理: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有助于改善胎盘功能。 前置胎盘虽可能影响胎动感知,但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干预,大多数孕妇仍能顺利分娩。定期产检、遵医嘱治疗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若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前置胎盘征象不明显的原因有哪些?
前置胎盘征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与胎盘位置、胎盘厚度、子宫形态及个体差异有关。胎盘位置较低但未完全覆盖宫颈口、胎盘较薄、子宫形态异常或个体对症状感知不敏感,都可能导致征象不明显。 1、胎盘位置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口。如果胎盘位置较低但未完全覆盖宫颈口,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或其他典型症状。这种情况下,孕妇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容易被忽视。 2、胎盘厚度 胎盘厚度较薄时,对子宫下段的压迫感较轻,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胎盘较薄还可能减少对宫颈口的刺激,降低出血风险,导致征象不明显。 3、子宫形态异常 子宫形态异常,如子宫纵隔或双角子宫,可能影响胎盘的位置和附着方式。这些异常可能导致胎盘位置偏离典型的前置胎盘区域,从而减少典型症状的出现。 4、个体差异 孕妇对症状的感知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孕妇对轻微不适或少量出血的敏感性较低,可能未及时察觉前置胎盘的征象。孕妇的健康状况和妊娠史也会影响症状的表现。 处理方法 - 定期产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位置,及时发现前置胎盘。 - 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对子宫的刺激,降低出血风险。 -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预防贫血。 - 心理调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 前置胎盘征象不明显并不意味着风险降低,孕妇仍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检,确保母婴安全。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前置胎盘征象不明显的原因是?
前置胎盘征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与胎盘位置、胎盘厚度、子宫形态及个体差异有关。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覆盖或接近宫颈内口,但部分情况下症状不明显,可能与胎盘位置偏后、胎盘较薄、子宫形态正常或个体对症状不敏感有关。 1、胎盘位置 前置胎盘的位置可能影响症状的明显程度。如果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或侧壁,而非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出血风险较低,症状可能较轻或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孕妇可能仅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前置胎盘,而平时无明显不适。 2、胎盘厚度 胎盘厚度也会影响症状的表现。较薄的胎盘可能对子宫下段的压迫较轻,减少了对宫颈的刺激,从而降低了出血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孕妇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阴道出血症状。 3、子宫形态 子宫形态正常或无明显异常时,前置胎盘的症状可能较轻微。如果子宫收缩力正常,胎盘附着稳定,出血风险较低,症状可能不明显。 4、个体差异 孕妇对症状的敏感度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孕妇可能对轻微的出血或不适不敏感,导致前置胎盘的症状未被及时发现。孕妇的活动量、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症状的表现。 处理方法 - 定期产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位置,及时发现前置胎盘。 - 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对子宫的刺激,降低出血风险。 -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紧急就医:如出现阴道出血或腹痛,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前置胎盘征象不明显并不意味着风险消失,孕妇仍需提高警惕,定期检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确保母婴安全。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肺癌
干槽症
脊椎病
乳糜胸
恶性肿瘤
颞叶肿瘤
食管狭窄
毛囊角化病
急性应激反应
沮丧和情感淡漠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2025-02-23
颈椎骨质增生是钙片吃多了吗
2025-02-23
宫颈囊肿和卵巢囊肿一样吗怎么治疗呢
2025-02-23
骨质增生什么原因导致的 要怎么办
2025-02-23
孩子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好呢
2025-02-23
小儿疝气怎么形成的
2025-02-23
病毒性脑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小孩子发烧
2025-02-23
八十多岁食道癌怎么治疗
2025-02-23
重症肌无力严重了有哪些症状
2025-02-23
睡觉时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2-23
室上速会引起心肌缺血吗
2025-02-23
右侧上颌窦囊肿会不会引起头痛
2025-02-23
肾囊肿是怎么造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2025-02-23
肾结石是什么造成的原因
2025-02-23
皮肤纤维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025-02-23
慢性支气管炎遗传吗
2025-02-23
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
2025-02-23
结直肠炎有哪些症状
2025-02-23
什么原因会引发荨麻疹发作
2025-02-23
小孩隐匿性包茎手术危险吗
2025-02-23
不除外粘液瘤是什么
2025-02-23
乳腺炎可以吃维生素b6吗
2025-02-23
黄疸性肝炎传染吗
2025-02-23
人流后绒毛膜癌症状
2025-02-23
过敏性鼻炎对身体危害大吗
2025-02-23
孕期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筛查不过关
2025-02-23
外伤引起的中耳炎怎么治疗
2025-02-23
安卡性血管炎是什么病
2025-02-23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及疼痛位置
2025-02-23
卵巢早衰会引起脂肪肝吗
2025-02-23
吃炒熟的南瓜子的好处和坏处
2025-02-24
叛逆期孩子怎么教育
2025-02-24
女性怎么保护自己
2025-02-24
爱穿高跟鞋的女人是什么性格
2025-02-24
小学六年级英语不好
2025-02-24
高中的孩子不让管
2025-02-24
担心高考失利怎么办
2025-02-24
女孩早恋原因有三种
2025-02-24
吃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吃什么
2025-02-24
鲫鱼和红枣枸杞能一起炖汤吗
2025-02-24
孩子焦虑怎么安慰
2025-02-24
身体排毒最有效的方法吃蔬菜
2025-02-24
高三为什么尽量走读
2025-02-24
六年级数学成绩不好
2025-02-24
考前焦虑症心理疏导
2025-02-24
皮肤干燥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2025-02-24
孩子专注力差的原因
2025-02-24
五岁喝什么奶粉最好推荐一下
2025-02-24
中考前孩子的心理
2025-02-24
运动时面部不自主抽搐
2025-02-24
饺子皮防粘连的方法
2025-02-24
数学偏科严重怎么办
2025-02-24
颈椎病能运动锻炼身体
2025-02-24
高三心态调整的诀窍
2025-02-24
如何增加大腿肌肉纬度
2025-02-24
练腹肌需要天天锻炼吗
2025-02-24
每天最适合跑步的时间
2025-02-24
大学压力好大怎么办
2025-02-24
芋头皮手很痒怎么办
2025-02-24
玉米甜椒的做法大全
2025-02-24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全国
三甲医生
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