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通过补液治疗、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诱因、密切监测等方式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通常由血糖控制不佳、感染、药物使用不当、应激状态、饮食失调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常伴有严重脱水,需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平衡液。补液速度需根据脱水程度调整,初期通常采用快速补液,后期根据电解质和尿量调整。补液治疗有助于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
2、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是控制高血糖的关键措施。胰岛素可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促进葡萄糖利用。治疗过程中需每小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引发脑水肿。
3、纠正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常伴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补钾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根据血钾水平和尿量调整补钾速度和浓度。严重酸中毒患者需谨慎使用碳酸氢钠,仅在pH低于7.0时考虑使用。
4、处理诱因:
感染是最常见诱因,需积极寻找感染灶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其他诱因包括停用胰岛素、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需针对具体诱因进行处理。控制诱因可预防并发症复发。
5、密切监测:
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和尿量。重症患者需转入ICU治疗。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规律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调整胰岛素剂量。出现多饮多尿加重、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保持饮食规律,适量运动,预防感染,控制血压血脂,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发生。家属需学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识别和应急处理知识。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和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体内产生大量酮体,引发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极度口渴、多尿、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症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常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显著升高导致严重脱水,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低血糖则可能由降糖药物过量、进食不足或运动过度引起,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高血糖可能引起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损伤,进而引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糖尿病肾病表现为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可进展为肾衰竭。视网膜病变早期出现视物模糊,后期可能导致失明。周围神经病变常见手足麻木、感觉减退,可能伴随疼痛或溃疡。高血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冠心病、脑卒中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疽。
建议高血糖患者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低糖饮食和适度运动,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糖尿病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微血管病变常见于视网膜和肾脏。视网膜病变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眼底出血甚至失明。糖尿病肾病初期仅有微量蛋白尿,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多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时出现足部溃疡。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加速有关。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深快。
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并控制血压血脂,遵医嘱用药可延缓并发症进展。
阑尾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等。
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腹腔脓肿多发生于阑尾穿孔或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因炎性渗出物积聚形成,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包块等表现。肠梗阻通常由术后肠管粘连引起,症状包括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术后肠瘘,多与局部炎症严重或手术操作损伤肠管有关,表现为切口持续渗液或肠内容物外溢。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出现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
糖尿病出现烂苹果味通常是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属于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堆积在血液中。酮体中的丙酮具有挥发性,会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产生类似烂苹果的特殊气味。患者可能同时伴随多尿、口渴、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处理,通过补液、胰岛素治疗等措施纠正代谢紊乱。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血糖,避免擅自停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出现异常气味伴随不适症状时须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