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糖尿病患者感冒要怎么护理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银屑病患者吃什么能提高免疫力?

银屑病患者可通过均衡饮食提升免疫力,推荐食物包括富含维生素D的深海鱼类、含锌的牡蛎、含抗氧化物质的蓝莓、含益生菌的酸奶及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亚麻籽。

1、深海鱼类:

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类富含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改善银屑病皮损;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建议每周食用2-3次,清蒸或烤制更利于营养保留。

2、牡蛎:

牡蛎是锌元素的优质来源,每100克含锌量达71毫克。锌参与免疫球蛋白合成,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银屑病患者常伴有锌缺乏,适量补充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对海鲜过敏者可用牛肉、南瓜籽替代。

3、蓝莓:

蓝莓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维生素C,抗氧化能力是普通水果的5倍以上。这些成分能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损伤。新鲜蓝莓每日摄入50-100克为宜,冷冻蓝莓可保留90%以上营养成分。

4、酸奶:

无糖酸奶中的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70%的免疫细胞存在于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改善银屑病相关免疫紊乱。选择含活菌数≥10^8CFU/g的产品效果更佳。

5、亚麻籽:

亚麻籽富含α-亚麻酸,在体内可转化为抗炎物质。每日摄入15-20克亚麻籽粉,连续12周可显著降低银屑病面积严重指数。建议将亚麻籽研磨后加入粥品或沙拉,避免高温烹调破坏营养成分。

银屑病患者日常需保持饮食多样化,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烧烤。可搭配适量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免疫紊乱。注意记录饮食日记,观察特定食物对病情的影响。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皮损急性期可增加胡萝卜、菠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促进皮肤修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脂、均衡营养原则,重点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摄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控制总热量、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优质蛋白、补充抗氧化营养素。

1、控制总热量:

每日热量摄入应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调整,避免肥胖加重心脏负担。建议主食选择全谷物和杂粮,限制精制糖分摄入。体重超标者需逐步减重,每月减重不超过体重的5%。

2、减少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高血压患者更需严格限盐,可使用香草、柠檬等天然调味品替代。注意隐藏盐分如酱油、味精等调味料。

3、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优先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新鲜蔬菜每日500克以上,水果200-350克。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选择优质蛋白:

优先选用鱼类、禽类等白肉,每周吃鱼2-3次。适量摄入大豆及其制品,减少红肉和动物内脏。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和油煎。

5、补充抗氧化营养素:

增加深色蔬菜和浆果类摄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适量食用坚果种子类食物,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可饮用淡绿茶,其含有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除注意饮食结构外,还需保持规律进餐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日4-5餐,每餐七分饱。餐后适当活动有助于消化吸收,但避免立即剧烈运动。同时需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生建议进行适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饮食方案。注意食物多样化,保证各类营养素均衡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特定营养素。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怎么做?

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从情绪疏导、认知干预、社会支持、环境适应和兴趣培养五方面综合开展。

1、情绪疏导: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时可采用倾听陪伴、正念训练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家属应注意避免使用否定性语言,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可通过回忆愉快往事、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定期心理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情绪问题。

2、认知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认知功能下降,可通过记忆训练、定向力练习等认知康复手段维持脑功能。建议每天进行简单的计算、分类或拼图游戏,护理人员需保持耐心鼓励。对于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记录发作频率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3、社会支持:

建立病友互助小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定期组织家属交流会可改善照护质量。鼓励患者参与适度的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老年大学、宗教聚会等。护理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避免过度保护导致社会功能退化。

4、环境适应:

居家环境应进行防跌倒改造,如安装扶手、减少台阶落差。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且避免强光刺激,使用大字体的日历和时钟帮助时空定位。建议将常用物品固定放置在触手可及的位置,降低因行动不便产生的挫败感。

5、兴趣培养:

根据患者既往爱好设计手工、绘画等低强度创意活动,音乐疗法可改善运动协调性和情绪状态。适当进行园艺治疗或宠物陪伴也有助于提升生活满意度。要注意活动强度需符合患者运动能力,避免因完成困难产生心理压力。

日常护理中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30分钟太极拳或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饮食方面可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小米,避免晚餐过饱影响睡眠。定期记录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睡眠障碍时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家属自身也应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学习压力管理技巧以维持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帕金森病患者年纪大了能手术吗?

帕金森病高龄患者经专业评估后多数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主要取决于病程阶段、药物反应、共病情况、神经功能状态及家属支持度。

1、病程阶段:

手术通常适用于药物疗效减退的中晚期患者。病程超过5年且出现剂末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时,脑深部电刺激术等外科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早期患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

2、药物反应:

术前需评估左旋多巴类药物敏感性,服药后症状改善率≥30%是手术指征之一。对药物完全无反应者手术获益有限,可能提示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

3、共病情况:

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认知障碍会增加手术风险。术前需完善心电图、肺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等检查,确保患者能耐受全身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

4、神经功能:

Hoehn-Yahr分期3-4期患者手术获益最大。存在严重平衡障碍或吞咽困难等轴性症状时,手术对这类症状改善有限,需谨慎权衡利弊。

5、家属支持:

术后程控调试和长期随访需要家属积极配合。缺乏照护支持的高龄患者,术后管理可能存在困难,需提前建立多学科照护团队。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术后需维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预防骨质疏松,每日保证30克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和平衡练习,推荐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与社交活动有助于心理调适,建议家属参与患者日常护理培训,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头部活动,按神经科医师建议逐步调整脑起搏器参数。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帕金森病患者如何改善步态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改善步态障碍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物理辅助、心理干预、手术调整等方式实现。步态障碍通常与多巴胺神经元退化、肌肉强直、平衡功能受损、姿势反射异常、心理恐惧等因素相关。

1、康复训练:

针对冻结步态可进行节律性听觉提示训练,利用音乐节奏引导迈步频率。视觉线索训练通过地面标记提示步幅长度,改善慌张步态。太极拳和舞蹈疗法能增强躯干旋转协调性,每周3次持续3个月可见步速提升。

2、药物治疗:

多巴胺能药物如左旋多巴可改善运动迟缓导致的拖曳步态,需注意剂末现象可能加重步态冻结。金刚烷胺对异动症相关的步态不稳有调节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可减少起步犹豫现象。

3、物理辅助:

四点拐杖能提供行走时的额外支撑点,防滑鞋可减少拖步导致的跌倒风险。体重支持 treadmill 训练系统通过减重装置降低行走恐惧感。激光引导步行器在地面投射红线帮助突破冻结发作。

4、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可缓解因跌倒恐惧产生的步态迟疑,团体训练能增强社交互动带来的运动动机。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游戏化场景转移对步态的过度关注,改善运动自动性。

5、手术调整:

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丘脑底核植入电极调节异常神经电活动,对药物无效的严重步态冻结有效。脊髓电刺激可改善步长不对称问题,需配合术后长期康复训练。

日常建议保持每天30分钟平地行走训练,选择防滑性能好的运动鞋,居家环境移除地毯等障碍物。饮食中增加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豆制品、禽肉促进多巴胺合成,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性跌倒。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团体舞蹈课程既能锻炼步态协调性又有社交激励作用。定期进行平衡功能评估,使用智能手环监测步态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肾虚 中毒 肺炎 耳硬化症 脑血管瘤 妊娠水肿 头皮血肿 胆石性肠梗阻 恶性胸腔积液 化脓性关节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