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运动排毒后是不是不会再长痘痘了?...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西吡氯铵含片是肾毒性药物吗?

西吡氯铵含片一般不属于肾毒性药物。西吡氯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口腔咽喉部感染的治疗,常规使用剂量下对肾脏无明显损害。

西吡氯铵含片的主要成分为西吡氯铵,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发挥杀菌作用。该药物在口腔局部使用后吸收量极低,全身血药浓度微乎其微,因此对肾脏的直接影响较小。临床应用中未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肾毒性特征,常规剂量下不会导致肾功能异常或尿常规改变。该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轻度刺激感,偶见味觉改变,但均与肾脏功能无关。

极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且长期大剂量误服西吡氯铵含片,可能增加药物蓄积风险。此时需监测肾功能指标,但这种情况在规范用药中极为罕见。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频率,避免含片过度溶解后吞咽。

使用西吡氯铵含片期间应保持充足饮水,避免与其他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联用。若用药后出现尿量显著减少、下肢水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注意口腔卫生,控制含片每日使用量不超过说明书推荐剂量,用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需复诊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为什么化脓性脊柱炎有脓毒败血症病史?

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出现脓毒败血症病史通常与细菌感染扩散、免疫力低下或治疗延误等因素有关。化脓性脊柱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脊柱引起,若感染未及时控制,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导致脓毒败血症。

1. 细菌感染扩散

化脓性脊柱炎的病原体可通过局部感染灶侵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当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时,可能引发脓毒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全身炎症反应。治疗需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必要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灶。

2. 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生感染扩散。这类患者化脓性脊柱炎进展较快,细菌易突破局部防御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治疗需在抗感染同时加强免疫支持,如使用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3. 治疗延误

早期症状不典型或误诊可能导致治疗延迟,使感染持续进展。未及时使用足量抗生素或手术引流不彻底时,感染灶可能持续释放细菌入血。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万古霉素等。

4. 脊柱解剖特点

脊柱血供丰富且存在静脉丛,细菌易通过Batson静脉丛扩散。椎间盘无直接血供,抗生素难以渗透,导致感染控制困难。患者可能伴发椎旁脓肿或硬膜外脓肿,需行MRI明确范围。治疗需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等手术。

5. 基础疾病影响

合并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其他感染灶时,可能通过血行播散累及脊柱。静脉吸毒或留置导管等医疗操作也可能引入病原体。这类患者需全面排查感染源,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疗程需足够长。

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脊柱负重。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使用支具保护脊柱。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监测感染控制情况。出现高热不退、意识改变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湿热蕴毒证淋病有哪些症状?

湿热蕴毒证淋病主要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湿热蕴毒证属于中医辨证分型,多与下焦湿热、毒邪蕴结有关。

1、尿道口红肿

湿热毒邪蕴结于下焦,可导致尿道口充血肿胀,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男性患者可见龟头及包皮红肿,女性患者可见尿道口及外阴红肿。这种症状在排尿时可能加重,伴随灼热感。湿热蕴毒证淋病的红肿程度通常较为明显,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2、尿频尿急尿痛

湿热毒邪下注膀胱,刺激尿道黏膜,可引起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意急迫难以控制,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样疼痛。症状在晨起时可能更为明显,排尿初期疼痛较重。湿热蕴毒证的尿痛多为持续性,可能伴随小腹胀痛不适,严重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

3、尿道分泌物增多

男性患者多见尿道口有黄色或黄白色脓性分泌物,量多质稠,可能自行流出或挤压尿道时排出。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可能增多,呈脓性,伴有异味。湿热蕴毒证的分泌物通常较为黏稠,颜色偏黄,可能污染内裤。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淋病奈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

4、会阴部不适

湿热毒邪蕴结可导致会阴部坠胀感、灼热感或隐痛,久坐或劳累后可能加重。男性可能伴有睾丸胀痛,女性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湿热蕴毒证的会阴不适多为持续性,可能伴随局部皮肤潮湿多汗,严重者可能出现行走时摩擦疼痛。

5、全身症状

部分湿热蕴毒证淋病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湿热毒邪较重者可能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黏滞不爽等表现。这些症状多与体内湿热毒邪弥漫有关,严重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可能肿大压痛。

湿热蕴毒证淋病患者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处。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类等。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局部摩擦刺激。淋病属于法定传染病,确诊后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中医治疗湿热蕴毒证淋病常采用清热利湿、解毒通淋的治法,可配合中药外洗或坐浴。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肉毒中毒的传染源?

肉毒中毒的传染源主要有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伤口感染肉毒梭菌、婴儿肠道定植肉毒梭菌三类。肉毒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可导致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衰竭,需立即就医处理。

1、污染食品

家庭自制发酵豆制品如臭豆腐、豆豉,罐头食品如变质肉类罐头,以及未经充分加热的熏制鱼类可能含有肉毒梭菌芽孢。这些食品在厌氧环境下储存时,芽孢会萌发并产生毒素。食用前彻底加热至100摄氏度持续10分钟可破坏毒素,但芽孢耐高温需高压灭菌处理。出现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早期症状时须立即注射抗毒素血清。

2、伤口感染

开放性伤口接触土壤或灰尘中的肉毒梭菌芽孢后,在缺氧条件下可能引发创伤性肉毒中毒。常见于外伤后未规范清创的情况,表现为伤口周围麻木并渐进性出现复视、呼吸困难。需手术清创联合青霉素注射,同时使用肉毒抗毒素阻断毒素作用。

3、婴儿肠道定植

1岁以下婴儿肠道菌群未健全时,摄入蜂蜜或玉米糖浆中的肉毒梭菌芽孢可能导致婴儿肉毒中毒。芽孢在肠道繁殖后释放毒素,引起便秘、吮吸无力、哭声微弱等症状。治疗需住院给予人源性肉毒免疫球蛋白,严重者需呼吸支持。禁止给婴儿喂食未经灭菌的天然甜味剂。

预防肉毒中毒需避免食用胀罐、异味或过期食品,自制发酵食品应添加适量醋或柠檬酸抑制细菌繁殖。伤口应及时用碘伏消毒并包扎,婴儿辅食应选择商业灭菌产品。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出现眼睑下垂、口干等症状时,须立即至急诊科就诊并告知暴露史,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膈肌麻痹危及生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乙肝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病毒载量高或肝硬化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主要有病毒复制活跃、肝功能持续异常、肝组织学改变明显、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妊娠期高病毒载量等。

1、病毒复制活跃

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超过一定数值时表明病毒复制活跃,此时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酚替诺福韦片等。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肝细胞持续受损,长期不控制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2、肝功能持续异常

当乙肝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持续升高,表明肝脏存在炎症活动,此时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异常通常伴有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指标,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德福韦酯胶囊、拉米夫定片等。

3、肝组织学改变明显

肝穿刺活检显示中度以上炎症或纤维化时,即使肝功能正常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肝组织学改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提示肝脏损伤正在进展。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发生概率。治疗药物可选择恩替卡韦胶囊、替比夫定片等。

4、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

对于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乙肝患者,即使病毒载量不高也建议早期抗病毒治疗。这类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较高,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风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水平,常用药物包括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等。

5、妊娠期高病毒载量

妊娠期乙肝病毒DNA水平高的孕妇需要在妊娠后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通常在妊娠24-28周开始使用替诺福韦或拉米夫定等安全性较高的抗病毒药物。分娩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维持治疗,同时新生儿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乙肝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脏超声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酒,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出现乏力加重、黄疸、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肝癌 股疝 弱视 盲肠炎 肾损伤 脑结核瘤 胫腓骨干骨折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