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601人阅读
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或溶解导致的骨面暴露性疼痛,主要表现为拔牙后3-5天出现剧烈放射性疼痛、口臭及牙槽窝空虚。干槽症通常由创伤性拔牙、口腔卫生不良或吸烟等因素诱发,需及时就医处理。
拔牙后24-48小时内血凝块形成是正常愈合的关键。若血凝块提前脱落,牙槽骨神经末梢暴露于口腔环境,受细菌感染或冷热刺激可引发持续钝痛或跳痛,疼痛常向耳颞部放射。患者可观察到牙槽窝内无血凝块覆盖,骨壁呈灰白色,伴有腐败坏死组织产生的异味。进食冷热食物或触碰创面时疼痛加剧,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
少数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更易发生干槽症。这类人群拔牙后凝血功能较差,血凝块稳定性不足,且免疫力降低会增加感染风险。若拔牙后72小时以上仍存在剧烈疼痛,或发现牙槽窝内有灰白色假膜覆盖,需高度警惕干槽症可能。
预防干槽症需避免术后24小时内漱口、吸烟或使用吸管。恢复期间应选择温凉软食,保持口腔清洁但勿过度清洁创面。若确诊干槽症,医生会进行牙槽窝清创并放置碘仿纱条,必要时开具头孢克洛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日常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消炎,但禁止自行刮擦或填塞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