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1、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受冷、劳累,肠道蛔虫感染及营养不良为诱发因素。
2、腹痛 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腹痛,也常可为最先症状,多在脐周。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其后逐渐转为全腹持续性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可有不同程度压痛。黑龙江和平医院在线专家
3、腹泻便血 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每日数次至10多次,呈黄色水样便,可有泡沫或少量粘液,严重者可带少量脓血。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渐为黄水样,继之即呈白水状或呈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便少而且恶臭。无里急后重。出血量多少不定,轻者可仅有腹泻,或仅为粪便隐血阳性而无便血;严重者一天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腹泻和便血时间短者仅1~2天,长者可达一月余,且可呈间歇发作,或反复多次发作。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您好:
(1)消化道表现: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疼、腹胀、腹泻、腹疼为该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者遇情绪波动、或者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者数十余回,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的时候,可见高热、腹部绞疼、呕吐恶心、大便急迫如水或者粘冻血便。
(2)全身表现:呈慢性消耗表现,面色不华精神不佳,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者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时间腹部不宜感或少腹部隐隐作疼,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疼、肠鸣音亢进、脱肛。
您好:
(1)脾胃虚弱
久病不愈或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虚弱。脾为中土,喜燥恶湿,主运主升。胃乃腑脏,喜润恶燥、主受纳主降。两者相辅相成,一纳一运,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吸收转运水谷功能。今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升降失和,致气机逆乱,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肠腑混浊而下,遂成本病。
(2)肾阳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命门之火脏,主一身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气血、脏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久泻不止,疼痛缠绵,致发本病。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