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的平均寿命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1型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酒?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建议饮酒。酒精可能干扰血糖调节并增加低血糖风险。

1型糖尿病患者饮酒可能导致血糖波动,酒精会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的功能,增加低血糖发生的概率。饮酒还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使患者难以察觉危险情况。长期饮酒可能损害胰腺功能,加重糖尿病病情。饮酒时建议监测血糖,避免空腹饮酒,选择低糖或无糖饮品。

部分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且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少量饮酒。但需严格限制饮酒量,女性每日不超过1标准杯,男性不超过2标准杯。1标准杯相当于3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饮酒时应搭配食物,避免血糖骤降。

1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和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有饮酒需求,建议提前咨询医生并制定个性化方案。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如何发现?

1型糖尿病可通过血糖检测、尿糖检测和症状观察等方式发现。

1型糖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血糖检测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每升或随机血糖超过11.1毫摩尔每升可考虑糖尿病。尿糖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提示血糖控制不佳。症状观察方面,若儿童或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的口渴、尿频、体重减轻等表现,需警惕1型糖尿病可能。

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胰岛素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有1型糖尿病怀孕了要注意什么?

1型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需要特别注意血糖控制和孕期管理。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时,血糖波动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患者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糖化血红蛋白在安全范围。胰岛素治疗方案需根据孕期需求调整,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孕期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评估和胎儿超声监测,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妊娠中晚期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增强,需及时增加剂量。分娩前后需密切监测血糖,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孕期营养摄入要均衡,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适量补充叶酸、钙等营养素。

建议在孕前及整个孕期保持与内分泌科、产科医生的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早期的症状主要有几种?

1型糖尿病早期症状主要有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等表现。

1型糖尿病早期症状通常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高血糖有关。口渴多饮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多尿源于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渗透性利尿。体重下降与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有关。乏力可能因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或电解质紊乱引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皮肤干燥、伤口愈合缓慢等非特异性表现。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检测血糖,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年龄分布和治疗方式。

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通常起病急骤,伴随明显的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分泌不足有关,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肥胖、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症状,治疗上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多种方式控制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酮症酸中毒风险,需严格监测血糖和酮体。2型糖尿病患者则更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需综合管理代谢指标。两者均需长期控制血糖,但1型糖尿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赖性更强。

日常需注意规律监测血糖、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定期筛查并发症。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贫血 软腭裂 急性咽炎 疱疹样皮炎 产褥期乳腺炎 加特纳管囊肿 精索恶性肿瘤 类风湿关节炎 广泛性焦虑障碍 巨细胞病毒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