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48人阅读
脑动脉硬化可能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脑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弹性减退的慢性病变,严重时可导致脑缺血或脑出血。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脂质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持续承受高压可能导致管腔狭窄,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
2、高脂血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时,易在动脉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斑块逐渐增大可造成血管堵塞,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配合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
3、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糖代谢异常可能加重动脉硬化进程,伴随视力模糊、口渴多尿。建议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控制血糖,并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4、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长期吸烟者可能出现晨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戒烟是首要干预措施,必要时可配合尼古丁贴片辅助治疗。
5、年龄增长随年龄增加,血管自然老化会出现弹性纤维增生、钙盐沉积。老年患者常见夜间小腿抽筋、步态不稳等表现,需加强膳食纤维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延缓血管退化。
预防脑动脉硬化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上增加深海鱼类、西蓝花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每半年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若出现突发剧烈头痛或肢体无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