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3人阅读
5个月的宝宝咳嗽、喘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调整喂养姿势、拍背排痰、使用雾化治疗、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咳嗽、喘可能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先天性气道异常、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1、保持环境湿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可在浴室开启热水制造蒸汽,让宝宝吸入5-10分钟湿润气道。注意加湿器需每日清洗,防止霉菌滋生。若宝宝伴有鼻塞,可用生理盐水滴鼻液软化分泌物。
2、调整喂养姿势喂奶时抬高宝宝头部15-30度,喂食后竖抱拍嗝20-30分钟,减少奶液反流刺激咽喉。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饱增加腹压。母乳喂养的妈妈需忌口辛辣、油腻食物。若宝宝有频繁吐奶或体重增长缓慢,需排查胃食管反流病。
3、拍背排痰家长将手掌空心状,从宝宝背部由下向上轻叩,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操作时让宝宝俯卧或侧卧,避开脊柱和肾脏区域。若痰液黏稠可配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注意观察痰液颜色,黄绿色痰液可能提示细菌感染。
4、使用雾化治疗医生可能开具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等药物,通过雾化器将药液转化为微小颗粒直达呼吸道。雾化前清洁面部,选择宝宝睡眠时操作更配合。治疗后洗脸漱口,激素类雾化需注意口腔念珠菌感染预防。
5、遵医嘱用药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过敏因素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喘憋严重可能需短期应用泼尼松龙片。禁止自行使用镇咳药,尤其是含可待因成分药物。用药期间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
家长需每日记录咳嗽频率、喘息特点和喂养情况,避免接触二手烟、尘螨等刺激物。如出现呼吸急促、锁骨上窝凹陷、口唇发绀或发热超过38.5度,应立即就医。6月龄以下婴儿病情变化快,不建议等待观察超过24小时。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但无须额外使用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