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67人阅读
同房后得急性膀胱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通过多喝水、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同房过程中可能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带入膀胱,引发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感染后可能出现下腹坠胀、尿液浑浊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
2、卫生习惯不良同房前后未及时清洁会阴部位,或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可能破坏尿道自然防御机制。建议同房前后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香皂等碱性产品。女性应注意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
3、免疫力下降过度疲劳、熬夜或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病程迁延等症状。可通过规律作息、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感染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
4、尿路结构异常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道狭窄等疾病时,同房后更易发生感染。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必要时进行尿道扩张术等治疗。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5、避孕方式不当使用杀精剂、避孕隔膜等可能改变阴道菌群平衡,增加感染概率。建议更换为避孕套等物理屏障法。同房后及时排尿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若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防急性膀胱炎需注意同房频率适度,事后及时排尿清洗。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久坐憋尿。饮食上多摄入蔓越莓、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若症状反复发作,建议进行尿培养检查明确病原体,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日常可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但急性感染期应暂停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