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95人阅读
胃肠型感冒与肠胃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伴随症状及治疗方式。胃肠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呼吸道症状;肠胃炎则多与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相关,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胃肠型感冒通常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引发,除恶心呕吐、腹泻外,可能出现咽喉痛、鼻塞等感冒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为主,如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缓解症状,同时需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肠胃炎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轻症可用蒙脱石散止泻,细菌性感染需遵医嘱服用诺氟沙星胶囊。
胃肠型感冒的腹泻多为水样便,每日3-5次,体温多在38℃以下,病程3-5天自愈。肠胃炎腹泻次数可达10次以上,严重者出现39℃以上高热,可能引发脱水性休克。胃肠型感冒患者需注意隔离防止飞沫传播,肠胃炎患者则应严格处理排泄物避免接触感染。两者均需避免进食油腻食物,胃肠型感冒宜选择米汤等流食,肠胃炎急性期需短暂禁食。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餐具消毒,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苹果、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加重肠道负担。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