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81人阅读
经常喝酒的人通常需要增加麻醉剂量,但具体调整需由麻醉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肝脏代谢酶活性增强,影响麻醉药物代谢速度。
长期饮酒者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活性可能增强,这类酶参与多种麻醉药物的代谢过程。酒精慢性刺激会使该酶系统表达上调,导致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等代谢加速。临床表现为常规剂量下麻醉深度不足或苏醒时间缩短,此时麻醉医生可能选择增加诱导剂量或调整静脉维持速率。部分吸入麻醉药如七氟烷的代谢虽不受此影响,但长期饮酒者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耐受性普遍提高。
少数长期饮酒者可能合并肝功能损伤,此时麻醉药物代谢反而减慢。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影响琥珀胆碱等肌松药代谢。这类情况需减少麻醉剂量以避免药物蓄积,同时需警惕术后苏醒延迟风险。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低蛋白血症时,还需调整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用量。
麻醉前需详细评估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频率及肝功能指标。建议术前4-6周控制饮酒量,术前完善谷丙转氨酶、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后应加强监测呼吸循环功能,警惕戒断反应发生。麻醉医生会根据个体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用药方案,患者无须自行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