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心理咨询科

吃抗抑郁药会发胖了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胖大海和什么一起喝对嗓子好?

胖大海可与金银花、罗汉果、甘草、菊花、麦冬等搭配饮用,对缓解咽喉不适有协同作用。

1、金银花: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与胖大海配伍能增强抗炎作用。两者合用对风热型咽痛、扁桃体红肿效果显著,建议用沸水冲泡后加盖焖10分钟饮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2、罗汉果:

罗汉果含天然甜味剂和抗氧化成分,配合胖大海能缓解声带水肿。特别适合教师、歌手等用嗓过度人群,两者协同可形成保护性黏液层,减轻咽喉干燥刺痛感。

3、甘草: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与胖大海合用可延长药效持续时间。此组合对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喉异物感效果明显,但高血压患者应慎用甘草。

4、菊花:

杭白菊与胖大海搭配适用于肝火上炎导致的咽喉灼痛,菊花清肝明目功效可辅助胖大海的润喉作用。建议选择胎菊,其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冲泡时水温不宜超过80℃。

5、麦冬:

麦冬养阴生津的特性可弥补胖大海利尿导致的津液消耗,适合阴虚型咽干患者。两者配伍能形成长效润喉效果,对夜间咽喉干痒症状改善尤为明显。

日常饮用时可选择2-3种材料组合,每次取胖大海2-3枚搭配其他材料各3-5克,用300毫升沸水反复冲泡至味道变淡。避免空腹饮用,体质偏寒者可加入两片生姜调和。连续饮用不宜超过7天,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反流性咽喉炎、过敏性咽炎等病理性因素。咽喉护理期间需保持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为宜。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房颤发生多少小时会发生血栓?

房颤发生后48小时内血栓风险显著增加,实际时间受心房收缩功能、基础疾病、抗凝治疗、血液黏稠度、左心耳结构等因素影响。

1、心房收缩功能:

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涡流,特别是左心耳部位容易淤积。心脏超声显示心房射血分数低于30%时,血栓形成时间可能缩短至24小时内。

2、基础疾病: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更严重。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的糖尿病患者,房颤后36小时即可出现纤维蛋白原沉积。

3、抗凝治疗:

规范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使血栓形成时间延至72小时后。但国际标准化比值低于2.0时,抗凝效果显著下降。

4、血液黏稠度:

红细胞压积超过45%或纤维蛋白原高于4g/L时,血液流变学异常会加速血栓形成。这类患者常在房颤发作后30小时出现左心耳血流速度低于20cm/s的危险信号。

5、左心耳结构:

经食道超声发现左心耳呈鸡翅型的患者,其内部梳状肌形成的隐窝更易滞留血液。此类特殊解剖结构可使血栓形成时间提前12-24小时。

房颤患者日常需控制每日钠盐摄入在5克以下,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减轻心脏负荷,定期监测脉搏是否规整。突发心悸气促时应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旅行时需随身携带抗凝治疗记录卡。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为什么吃了甲亢的药越来越胖?

服用甲亢药物后体重增加主要与药物抑制甲状腺功能、代谢率下降有关,常见原因包括药物剂量调整不足、基础代谢降低、饮食摄入增加、水肿反应以及运动量减少。

1、药物作用机制:

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代谢率。当药物剂量超过实际需求时,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暂时性减退,使每日基础能量消耗减少200-400千卡,相当于每月潜在增重0.5-1公斤。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治疗初期剂量调整阶段。

2、代谢率变化:

甲亢患者原本处于高代谢状态,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基础代谢率相应下降约15%-30%。若保持患病期间的高热量饮食习惯,每日可能多摄入300-500千卡热量,持续一个月可致体重上升1-2公斤。建议逐步调整饮食结构。

3、食欲亢进延续:

部分患者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仍保留治疗前的旺盛食欲。这与下丘脑-垂体轴调节滞后有关,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重建食欲调节机制。期间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强饱腹感。

4、药物性水肿:

丙硫氧嘧啶等药物可能引起水钠潴留,表现为面部浮肿和四肢肿胀。这种水肿型体重增加通常在用药2-4周出现,体重波动可达2-3公斤。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5克以下,适当补充钾镁有助于缓解。

5、活动模式改变:

甲亢症状缓解后,患者常减少代偿性活动。原发病导致的坐立不安、多动等症状消失,日常活动消耗减少约20%。建议采用计步器监测,维持每日6000-8000步的运动量,配合每周2次抗阻训练保持肌肉量。

建议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饮食上采用低GI饮食模式,每日主食中杂粮占比不低于1/3,增加绿叶蔬菜摄入。运动方面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冲击小的有氧运动,结合哑铃、弹力带等抗阻训练,每周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出现持续体重增长或明显水肿时,需及时复查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癫痫患者停药六年还会发作吗?

癫痫患者停药六年仍存在发作可能,复发风险主要与病因控制、脑电图异常、停药前病程、诱发因素及个体差异有关。

1、病因控制:

继发性癫痫若原发病灶未彻底消除,如脑外伤后遗症或脑血管畸形,即使长期未发作也可能因病灶异常放电导致复发。原发性癫痫患者若基因易感性持续存在,停药后神经兴奋性阈值降低时可能再次触发发作。

2、脑电图异常:

停药时脑电图仍显示痫样放电者复发率可达40%,异常放电提示大脑神经元仍存在不稳定状态。建议定期复查动态脑电图,尤其出现先兆症状时需及时干预。

3、停药前病程:

发作控制不足3年即停药者复发风险显著增高,而持续5年以上无发作且脑电图正常者复发率低于15%。既往有癫痫持续状态病史者需延长观察期。

4、诱发因素:

睡眠剥夺、酒精刺激、闪光刺激等环境诱因可能突破已建立的抑制机制。女性患者激素水平波动期间需加强监测,月经相关性癫痫患者更易出现突破性发作。

5、个体差异: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等特殊综合征停药后复发率较高,而儿童良性癫痫复发率不足5%。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体内药物浓度波动影响长期预后。

癫痫患者即使长期未发作也应避免高空作业、潜水等高风险活动,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出现可疑先兆症状如嗅觉异常或肢体麻木时及时就医。可进行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改善神经调节功能,但需避免过度换气诱发发作。日常可记录睡眠质量与情绪波动情况,帮助医生评估复发风险。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新型类抗抑郁药物都有哪些药?

新型类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多模式作用抗抑郁药等类型。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发挥作用,常见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适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精神障碍,具有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此类药物同时作用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对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好,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3、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主要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系统,代表药物为安非他酮。适用于抑郁症伴发注意力缺陷或戒烟辅助治疗,可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

4、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通过调节褪黑素受体改善睡眠节律,代表药物阿戈美拉汀。特别适合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需注意肝功能监测。

5、多模式作用抗抑郁药:

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的新型药物,如伏硫西汀。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发挥抗抑郁作用,可能改善认知功能,需注意胃肠道反应。

抑郁症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注意避免酒精摄入,保持良好社交活动,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不建议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甲减 共济失调 精神分裂症 急性胆管炎 继发性高血压 特异性心肌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 肾血管性高血压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