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19人阅读
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具体与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式有关。
部分抑郁症患者因情绪低落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这类患者常伴随进食量减少、胃肠蠕动减缓,长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临床中常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初期会加重食欲抑制,如盐酸氟西汀胶囊可能短期内加剧体重减轻。同时抑郁引发的睡眠障碍会加速能量消耗,进一步导致消瘦。
另一部分患者会因情绪调节障碍出现暴饮暴食,尤其偏好高糖高脂食物,导致体重上升。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片、阿米替林片可能刺激食欲中枢,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需求。抑郁相关的代谢紊乱会降低基础代谢率,久坐少动等行为改变也会促进脂肪堆积。部分患者因昼夜节律紊乱出现夜间进食综合征,更易形成向心性肥胖。
建议抑郁症患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饮食上可选择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帮助稳定情绪,避免过量摄入精制糖类。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既能改善情绪又有助于维持体重平衡。若出现持续体重异常变化,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营养科进行代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