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22人阅读
静脉曲张患者走路时需注意控制时长、选择合适鞋袜、避免高温环境、调整步态、分段休息等事项。静脉曲张是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淤积的血管病变,日常活动管理对缓解症状至关重要。
1、控制时长单次连续行走建议不超过30分钟,每日总步数控制在6000-8000步为宜。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加重下肢静脉压力,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可能引发下肢胀痛、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可采用定时提醒设备辅助管理活动时间,行走后抬高下肢15-20度休息10分钟。
2、合适鞋袜应选择鞋跟高度2-3厘米的软底运动鞋,配合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使用。弹力袜需在晨起未下床前穿戴,压力梯度应达到踝部20-30mmHg。避免穿着过紧的袜子或高跟鞋,这类 footwear 会阻碍小腿肌肉泵血功能,增加静脉血液淤积风险。
3、避高温环境夏季户外行走应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环境温度超过32℃时建议改为室内活动。高温会引发血管扩张,加重静脉血液淤滞,可能诱发血栓性静脉炎。运动后可用25-30℃温水淋浴下肢,禁止泡温泉或使用电热毯。
4、调整步态采用足跟-足尖滚动式步态,步幅减小10%-15%,步频增加至110-120步/分钟。这种步态能有效激活小腿三头肌的泵血功能,促进静脉回流。可进行踮脚行走训练,每日3组,每组20-30步,但需扶墙保持平衡。
5、分段休息每行走15-20分钟应暂停休息,进行踝泵运动:坐位时脚尖最大限度上勾5秒,再下压5秒,重复10-15次。休息时可平卧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夜间睡眠时建议在足部垫高10-15厘米的软枕。
静脉曲张患者日常应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高盐饮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45分钟。若出现下肢皮肤溃疡、持续疼痛或静脉明显增粗,应及时至血管外科就诊,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或硬化剂注射治疗。弹力袜需每3-6个月更换,洗涤时水温不超过40℃以保持压力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