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12人阅读
内痔和肛裂是两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病因。内痔是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肛裂则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性损伤。
1、发病部位内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下,属于内痔静脉丛扩张;肛裂位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多发生在肛门后正中线。内痔因黏膜神经对疼痛不敏感,早期可能无痛,肛裂因皮肤神经丰富,疼痛剧烈且排便时加重。
2、典型症状内痔以无痛性便血、痔核脱出为主,便血呈鲜红色附着粪便表面;肛裂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便后持续灼痛,伴少量鲜红色滴血或手纸染血,特征性可见肛裂三联征裂口、前哨痔、肛乳头肥大。
3、病因差异内痔多因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肛裂常由干硬粪便机械性损伤肛管皮肤引起,也可能与肛管高压、局部缺血有关。内痔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通常正常,肛裂患者因疼痛反射常伴肛门痉挛。
4、体征检查内痔需肛门镜观察黏膜下紫红色肿物,根据脱垂程度分Ⅳ度;肛裂通过视诊可见梭形溃疡,急性期裂口新鲜,慢性期边缘增厚。指检时内痔一般无触痛,肛裂可诱发剧烈疼痛导致检查受限。
5、治疗原则内痔Ⅰ-Ⅱ期可采用地奥司明片、痔疮栓等药物保守治疗,Ⅲ-Ⅳ期需手术;肛裂急性期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痉挛,慢性顽固性肛裂需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两者均需改善便秘,但肛裂对镇痛需求更迫切。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燕麦、火龙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排便时勿过度用力。肛裂患者可每日温水坐浴10-15分钟缓解痉挛,内痔脱出者需及时手法复位。若便血持续1周未缓解或疼痛影响睡眠,应尽早就医排除其他肛肠病变。